[实用新型]再生燃料分离塔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14835.4 | 申请日: | 2010-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892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06 |
发明(设计)人: | 高坷;马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坷;马峰 |
主分类号: | B03B7/00 | 分类号: | B03B7/00;B03D1/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61***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再生 燃料 分离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再生燃料分离塔,具体说是工业生产中排放的粉煤灰固体废弃物及煤矸石磨细粉末通过再生燃料分离塔的处理,分离出碳粉及有价值的剩余成分。
技术背景:
再生燃料是指在工业生产中作为废弃物排放的物质,按常规方式不能再作为燃料使用,主要有火力发电厂废弃粉煤灰、劣质的煤矸石。在这类废弃物中还含有一定量的可燃物,如果把这些分散的可燃物于附着在一起的其他物质分离开来,我们就能够利用这些可燃物。煤矸石是指煤炭开采、洗选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也是可利用的资源,具有双重性。现有的分离塔出产效率低,而且耗电量大,整体结构还不完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再生燃料的分离塔,将工业生产中作为废弃物排放的物质进行分离处理,得到可燃性的碳粒和加工过后剩余的尾粉。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再生燃料分离塔组成部分如附图1所示:(1)分液仓;(2)气泡再生器;(3)浆液分配管;(4)补气阀;(5)补气咀;(6)粗分池;(7)鼓泡板;(8)循环泵;(9)循环泵接口;(10)精分池;(11)碳粒分离器;(12)尾粉溢流管;(13)旋流浆液管;(14)浆 液输送管;(15)再生燃料分离塔口:(16)碳粒分离口。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主要由四大部分所组成:A、补气装置:B、粗分池:C、精分池;D、循环装置。所述的补气装置(A)组成结构如图2所示包括:(1)分液仓;(2)气泡再生器;(3)浆液分配管;(4)补气阀。其结构特点是分液仓(1)为底面密封的圆柱体上面连接浆液分配管(3),每根浆液分配管(3)上连接带有补气阀(4)的气泡再生器(2)。
所述的精分池(C)的结构组成包括:(10)精分池;(7)鼓泡板;(11)碳粒分离器。其结构特点是底面密封的初分池(6)与精分池(10)通过浆液输送管(14)相连接,碳粒分离器(11)内设多层鼓泡板(7),鼓泡板的结构特点是有多孔的钢板。所述的(D)、循环装置包括:(8)循环泵;(9)循环泵接口;(13)旋流浆液管;在底部设尾粉溢流管(12);浆液输送管(14);再生燃料分离塔口(15),其结构特点是:在旋流浆液管(13)上设置补气管(5),在碳粒分离器(11)上连接循环泵(8),使中层碳粉循环进入精分池(10)进行精分。旋流浆液管(13)将碳粒分离器(11)和再生燃料分离塔口(15)连接在一起。
本发实用新型的在于提供一种再生燃料的分离塔,可以通过4个步骤实现;1、将煤矸石磨细到80μm的平均粒度或粉煤灰大于45μm的粒度,加水和分离剂搅拌均匀。
2、将第1步中所得到的煤矸石和粉煤灰浆液通过输送泵(8)泵入再生燃料分离塔顶部的分液仓(1),再由液浆分配管(3)均匀的 分配进入再生燃料分离塔内的初分池(6)进行部分的碳粒分离后在进入精分池(10)。
3、煤矸石或粉煤灰浆液进入碳粒分离器(11),用循环泵(9)将未充分分离的浆液抽出并泵送到再生燃料分离塔口(15),再进多个旋流浆液管(13),使浆液在再生燃料分离塔内旋转。煤矸石粉或粉煤灰中的碳粒快速上浮,并溢流到收集装置,提高分离效率及产量。
4、煤矸石粉或粉煤灰的尾粉通过再生燃料分离塔底部尾粉溢流管排流到尾矿粉调节箱,再进入尾矿粉收集装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将工业生产中排放固体废弃物中所含有的碳粒成分分离,碳粒经过简单的加工就可以作为燃料直接使用,而剩余成分经过脱水处理后就可以作为优质的建材。再生燃料分离塔能够实现机电一体化,可以调节处理原料的份量。本发明的结构简单,使用大规模生产,而且成本低。本发明的结构补气装置(A)能够大量的补充气泡,从而降低了耗电量,提高了生产效率、提高了碳粉的发热量,并且节约了30%的分离剂。
附图说明:
附图1为再生燃料分离塔的结构图。
附图2补气装置(A)的结构图。
附图3是补气装置(A)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将煤矸石磨细到80μm的平均粒度或粉煤灰原灰大于45μm的粒度,置入搅拌器,加水和分离剂搅拌均匀。其中原料、水和分离剂 的配合比为1000∶3000∶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坷;马峰,未经高坷;马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1483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微小型扩散燃烧器
- 下一篇:一种辊压机耐磨辊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