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转载机凹槽及转载机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14238.1 | 申请日: | 2010-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874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9 |
发明(设计)人: | 鞠鹏;张德林;张擎宇;慕秀峥;邹洪峰;刘成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一重型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C35/20 | 分类号: | E21C35/20;E21C25/68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兆岭;逯长明 |
地址: | 110027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转载 凹槽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矿输送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载机凹槽。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具有上述转载机凹槽的转载机。
背景技术
转载机是一种重要的煤矿输送设备,其具有运输能力大、结构紧凑、布置合理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各种煤矿输送场合。
转载机的主体结构为转载机凹槽,以下对现有技术常见的转载机凹槽进行简单介绍。
请参看图1、图2,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常见的转载机凹槽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向视图。
如图1、图2所示,转载机凹槽100包括两个侧板104,上翼板101、中板102、底板103、设有刮板的刮板链,其中刮板链在图1、图2中未能显示。侧板104,上翼板101、中板102、底板103通常采用组焊固定连接。刮板链呈环状设置,刮板链的上环位于上翼板101、中板102之间,刮板链的下环位于中板102和底板103之间,刮板链在动力装置的驱动下转动,在刮板链转动的过程中,位于刮板链上方的煤矿将从转载机的一端输送至另一端。
其中,上翼板101的下表面、中板102的上表面对刮板链形成约束,可保证刮板链在上翼板101与中板102之间平稳运行。在转载机工作过程中,刮板链的刮板将与上翼板101的下表面接触形成滑动摩擦,刮板并对上翼板101产生向上的压力,该压力越大,刮板将与上翼板101的下表面之间的摩擦力就越大,上翼板101的下表面就越容易被磨损。
尤其在转载机凹槽100的过渡圆弧段110,由于刮板链运行角度的变化,刮板链的张力使得刮板对该处的上翼板101的下表面产生很大的压力,从而造成在转载机凹槽100的过渡圆弧段110处的上翼板101磨损速度较快,由于上翼板101与转载机凹槽100为焊接固定,磨损的上翼板101不易更换和修复,一旦上翼板101磨损失效,就会导致整个转载机凹槽100无法正常工作,使得转载机凹槽100的使用寿命较短。
现有技术中,为了减小上翼板101的磨损速度,通常采用耐磨材料制成上翼板101,而一般的耐磨材料的可焊性比较差,很难将其与转载机凹槽100焊接,因此,为了兼顾耐磨性和可焊性,通常采用昂贵的耐磨钢板作为上翼板101,从而造成转载机凹槽100的成本较高。
由鉴于此,如何研发出一种上翼板磨损后可更换、具有较长使用寿命的转载机凹槽,成为本领域技术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转载机凹槽,该转载机凹槽的上翼板磨损后可进行更换,更换新的上翼板后转载机凹槽仍可使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转载机凹槽的转载机。
为了实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转载机凹槽,包括侧板、上翼板,所述上翼板的第一端与所述侧板可拆卸连接,所述上翼板的第二端延伸出所述侧板的内侧。
优选的,所述侧板上设有开口,所述侧板的外侧固定有支撑板,所述上翼板的第一端穿过所述开口并通过紧固件与所述支撑板固定。
优选的,所述上翼板的下表面为台阶结构,该台阶结构的两个台阶面分别抵靠所述侧板的内侧面和所述开口的下沿。
优选的,所述上翼板的上表面为台阶结构,该台阶结构的两个台阶面分别抵靠所述侧板的内侧面和所述开口的上沿。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与所述侧板焊接,且所述支撑板的上端面与所述开口的下沿平齐。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下端面设有筋板,所述筋板与所述侧板固定。
优选的,所述紧固件为螺栓、销轴或铆钉。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载机凹槽包括侧板、上翼板,上翼板的第一端与所述侧板可拆卸连接,上翼板的第二端延伸出侧板的内侧,上翼板的第二端的下表面可约束刮板链。
这种结构的转载机凹槽,上翼板与侧板可拆卸连接,上翼板磨损后可将磨损的上翼板拆下,更换新的上翼板,转载机凹槽仍可继续使用,转载机凹槽的使用寿命较长;上翼板更换方便,便于转载机凹槽的维修;为了提高单个上翼板的耐磨性,上翼板可采用一般的优质耐磨性材料制成,上翼板的选材不受材料的可焊性的限制,不必选用昂贵的耐磨性钢板,可降低转载机凹槽的制造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转载机,该转载机包括上述的转载机凹槽,由于上述的转载机凹槽具备上述的技术效果,包括有上述的转载机凹槽也应具备相应的技术效果。
优选方案中,所述转载机的过度圆弧度段的转载机凹槽为上述的转载机凹槽。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常见的转载机凹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向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转载机凹槽中侧板与上翼板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一重型装备有限公司,未经三一重型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1423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