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铜线清洁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14102.0 | 申请日: | 2010-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309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7 |
发明(设计)人: | 谢美仲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德尔福万源发动机管理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C43/02 | 分类号: | B21C4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 |
地址: | 100176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铜线 清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绕线工艺领域,特别是指一种铜线清洁器。
背景技术
目前的铜线在制造过程中会涂上一层蜡来保护铜线表面,同时铜线在储存、运输的过程中也会沾有灰尘等污物。在用铜线绕线的过程中,铜线表面的蜡及灰尘等污物会导致绕线的张力出现跳变,严重时会导致铜线断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铜线清洁器,能够在绕线过程中清洁铜线表面的污物。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一种铜线清洁器,包括:
导柱;
以所述导柱为轴的第一摩擦部和第二摩擦部;
与所述第一摩擦部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摩擦部和第二摩擦部之间结合紧密程度的压力控制部。
其中,所述压力控制部包括:顺序设置在所述导柱上的螺母、第一垫片和弹簧。
其中,所述第一摩擦部为贴附有第二垫片的第一毛毡,第二摩擦部为贴附有第三垫片的第二毛毡,所述第一毛毡与第二毛毡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毛毡固定在所述导柱上。
其中,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导柱上,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垫片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垫片连接;
所述第一垫片以所述导柱为轴,能够沿所述导柱轴向移动;
所述螺母,在以所述导柱为螺杆旋转时,通过所述第一垫片挤压所述弹簧,控制所述第二垫片沿所述导柱轴向移动。
其中,所述弹簧的外形平面轮廓在所述第一垫片的外形平面轮廓之内。
其中,所述弹簧的外形平面轮廓在所述第二垫片的外形平面轮廓之内。
其中,所述第一垫片的厚度小于所述螺母的厚度。
其中,所述第二垫片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毛毡的厚度,所述第三垫片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毛毡的厚度。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上述方案中,在对铜线进行绕线之前,可以通过第一摩擦部和第二摩擦部夹住铜线以清除掉铜线上的污物,并且可以通过导柱上与第一摩擦部连接的压力控制部调节第一摩擦部和第二摩擦部之间的结合紧密程度,从而实施不同的压力来清洁铜线上的污物,避免绕线过程中出现张力跳变导致铜线断开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铜线清洁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针对现有技术中铜线表面存在蜡、灰尘等污物,使得在铜线绕线过程中导致绕线的张力出现跳变,严重时导致铜线断开的问题,提供一种铜线清洁器,可以在绕线时清洁铜线表面的污物,避免出现张力跳变导致铜线断开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铜线清洁器,包括导柱、以该导柱为轴的第一摩擦部和第二摩擦部,与第一摩擦部连接、用于控制第一摩擦部和第二摩擦部之间结合紧密程度的压力控制部。
在对铜线进行绕线之前,可以通过第一摩擦部和第二摩擦部夹住铜线以清除掉铜线上的污物,并且可以通过导柱上与第一摩擦部连接的压力控制部调节第一摩擦部和第二摩擦部之间的结合紧密程度,从而实施不同的压力来清洁铜线上的污物。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铜线清洁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压力控制部包括顺序设置在导柱1上的螺母2、第一垫片3和弹簧4。第一摩擦部为贴附有第二垫片5的第一毛毡6,第二摩擦部为贴附有第三垫片8的第二毛毡7,第一毛毡6与第二毛毡7相对设置,第二毛毡7和第三垫片8固定在导柱1上。
其中,弹簧4的一端与第一垫片3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垫片5连接。第一垫片3和第二垫片5都以导柱1为轴,能够沿导柱1轴向移动。当需要调整第一毛毡6和第二毛毡7之间的紧密结合程度时,可以旋转螺母2,螺母2通过第一垫片3挤压弹簧4,从而控制第二垫片5沿导柱1轴向移动。
其中,弹簧4的外形平面轮廓在第一垫片3的外形平面轮廓之内,也就是弹簧4的横截面积小于第一垫片3的横截面积,弹簧4不超出第一垫片3在水平面内的投影范围。
进一步地,弹簧4的外形平面轮廓也在第二垫片5的外形平面轮廓之内。也就是弹簧4的横截面积小于第二垫片5的横截面积,弹簧4不超出第二垫片5在水平面内的投影范围。
其中,第一垫片3的厚度小于螺母2的厚度,第二垫片5的厚度小于第一毛毡6的厚度,第三垫片8的厚度小于第二毛毡7的厚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德尔福万源发动机管理系统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德尔福万源发动机管理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1410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