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钢结构高空作业安全保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13054.3 | 申请日: | 2010-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303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02 |
发明(设计)人: | 宋小平;马恒力;黄菊华;李俊峰;赵海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32 | 分类号: | E04G21/32;E04G5/06;E04G5/14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唐万荣 |
地址: | 43008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结构 高空作业 安全 保护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空建筑施工安全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钢结构高空作业安全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钢结构高空作业时,为了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一般是在结构体上周围设置辅助的安全保护装置,使施工人员能够在保护装置中安全地进行施工操作。
传统高空钢结构安全防护一般都是通过构件上焊接一些固定的安全防护装置。但是高空作业施工完毕后还要处理这些安全防护装置,这样会造成构件表面损坏,高空作业安全隐患大,费工费时,而且这些焊接装置不可移动,灵活性差,如要在多个地点进行作业,则要焊接多个装置,影响了钢结构本体的美观和性能。
进行在不破坏构件、不浪费材料的情况下,设置高空安全保护装置是高空作业的关键环节,也是施工安全控制的难点之一。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重复使用,不损坏钢构件的活动安全防护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钢结构高空作业安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根竖直的钢管,钢管末端沿钢管纵向设有U形槽,U形槽内竖直插入一根L形的厚钢板,厚钢板与钢管的结合处,水平插接有矩形的支持钢板,在支持钢板与厚钢板之间,设有一对夹持钢板。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的L形的厚钢板的竖边竖直插入U形槽中,横边上设有安装槽。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的支撑钢板的一条侧边开有用于插接的矩形口,矩形口的宽度与厚钢板的厚度相匹配,并在支撑钢板上开有与安装槽位置相对应的螺纹孔。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的夹持钢板由上部的上钢板和下部的T形钢板组成,两者之间留有与钢结构件厚度相匹配的间隙。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的上钢板中间焊接有螺纹杆,上钢板通过螺纹杆和螺纹孔与支撑钢板连接,并由螺帽紧固。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的T形钢板焊接于L形厚钢板横边上的安装槽内。
本实用新型装置的原理是利用一对钢板之间的间隙夹持住钢结构件,使钢管固定不动,施工人员可以倚靠钢管进行安全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结构简单,完全靠螺栓来固定,不需要在钢结构件上焊接, 不损坏构件的外表美观,克服了因需焊接损伤结构表面的弊病,并且不浪费材料,施工完毕后可方便拆除,下次施工可重复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装置结构正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装置结构后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装置支撑钢板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工作状态结构图
其中,1-钢管,2-厚钢板,3-支撑钢板,4-U形槽,5-安装槽,6-螺纹孔,7-矩形口,8-上钢板,9-T形钢板,10-螺纹杆,11-螺帽,12-高空钢结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高空安全保护装置,包括有一根竖直的钢管1,钢管1末端设有U形槽4,U形槽4内竖直插入一根L形的厚钢板2,厚钢板2与钢管1的结合处,水平插接有矩形的支持钢板3,在支持钢板3与厚钢板2之间,设有一对夹持钢板。
其中,钢管1为Φ48×3.5mm的圆管,一端沿钢管1纵向设有U型槽4的开口,开口宽度为16mm,其中14mm厚的L形厚钢板2的竖边竖直插入开口并将其竖边与钢管1焊接;支撑钢板3为20mm厚的矩形钢板,一端设有矩形口7,中间开有Φ22mm的螺纹孔6;夹持钢板由上部的上钢板8和下部的T形钢板9组成,两者之间留有与钢结构件厚度相匹配的间隙,上钢板8中间焊接有螺纹杆10,上钢板8通过螺纹杆10和螺纹孔6与支撑钢板3连接,并由螺帽11紧固,T形钢板9焊接于L形厚钢板2横边上的安装槽5内。
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装置的夹持钢板之间的缝隙对准高空钢结构件12嵌入,形成紧固件,多个紧固件之间通过可以通过钢丝绳进行连接,作为高空钢结构作业安全防护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1305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