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换热器管束泄漏检测夹持耦合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12440.0 | 申请日: | 2010-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079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2 |
发明(设计)人: | 蔡泽波;颜静;张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方电气(广州)重型机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21C17/017 | 分类号: | G21C17/017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李柏林 |
地址: | 511455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换热器 管束 泄漏 检测 夹持 耦合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换热器管束泄漏检测夹持耦合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在核电系统的蒸发器、热交换器等设备的封口焊焊缝密封性泄漏检测夹持耦合装置。
背景技术
在核电系统中,诸如蒸汽发生器、余热排除热交换器等核一级设备的换热管与管板封口焊与核一回路相连接,封口焊是一回路与一回路外压力密封边界,封口焊一旦发生泄漏,一回路带放射性的轻水将在高压下泄漏到一回路外,会造成一回路外乃至整个核电系统的核泄漏,给核电站的安全运营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对于这些设备的封口焊进行密封性检测是十分必要的。氦气泄漏检测是利用氦气作为示踪气体进行检测的方法,因其具有安全无污染、穿透能力强、检测灵敏度高、检测精度高和可靠性强的特点而被行业内普遍采用,用来进行封口焊焊缝的密封性检测,是目前较先进的检测手段。
而换热管束泄漏检测夹持耦合装置作为换热管束泄漏检测方法中的一种重要的装置,其气密封性要求也非常高。然而目前使用的泄漏检测夹持耦合装置存在以下问题:
1、检测效率低:现有装置通过人力挤压静密封与管板壁贴合,手动压缩密封圈以达到密封的目的,密封效果主要依靠人手部的操作,手动耗时、费力、密封效果差,存在一次检测多次重复调整密封的情况。
2、检测精度不高,一般为10-10Pa.m3/s,个别甚至低至10-9Pa.m3/s。
3、手动操作,多次反复挤压,导致密封材料用量大。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可以实现快速紧密密封的新型换热器管泄漏检测夹持耦合装置,具有检测效率高、密封性能好、灵敏度和检测精度高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换热器管束泄漏检测夹持耦合装置,包括气缸,所述气缸设有活塞杆的一端缸盖上固定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另一端连接有底部封闭的端部套筒,所述端部套筒的底部延伸出多个导管,所述端部套筒的另一端端面上设有固定到端部套筒上的波纹管,所述端部套筒的筒壁上设有检漏气道,所述波纹管的另一端设有静密封圈,所述套筒内设有连接活塞杆的拉杆板,所述拉杆板上设有穿过导管的拉杆,所述拉杆的自由端设有杆头,所述杆头与所述导管的自由端之间设有动密封圈。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套筒与端部套筒之间通过锁紧套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检漏气道的出口处通过密封扣连接有检漏出气管。
进一步,所述气缸与套筒通过螺栓连接。
进一步,所述杆头通过螺纹连接到拉杆的自由端。
进一步,所述拉杆共设置有4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检测效率得到极大提高,一次即可实现密封,不需要反复调整;动密封圈、静密封圈及波纹管的紧密配合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密封效果更好、检测精度更高。本实用新型中拉杆端部动密封圈进入换热管时与换热管为间隙配合,摩擦只在杆头压缩动密封圈与换热管内壁密封时发生,同时采用气动均匀挤压,对动密封圈的损耗小,动密封圈的用量仅为原来的十分之一,且静密封面采用波纹管的弹力实现静密封与管板柔性贴合,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端部套筒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拉杆板与拉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套筒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锁紧套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换热器管束泄漏检测夹持耦合装置,包括气缸1,所述气缸1设有活塞杆11的一端缸盖上固定有套筒2,所述套筒2的另一端连接有底部封闭的端部套筒3,所述端部套筒3的底部延伸出上多个导管31,所述端部套筒3的另一端端面上设有固定到端部套筒31上的波纹管4,所述端部套筒3的筒壁上设有检漏气道32,所述波纹管4的另一端设有静密封圈5,所述套筒2内设有连接活塞杆11的拉杆板6,所述拉杆板6上设有穿过导管31的拉杆7,所述拉杆7的自由端设有杆头71,所述杆头71与所述导管31的自由端之间设有动密封圈8。
结合图1,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流程:
1、水平推动拉杆7进入换热管13中,此时,动密封圈8与换热管13为间隙配合,不会产生摩擦,使得静密封圈5与管板14柔性贴合密封;
2、使气缸1动作,驱动拉杆板6带动拉杆7后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方电气(广州)重型机器有限公司,未经东方电气(广州)重型机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1244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分裂式复合屏蔽绝缘铜、铝管母线
- 下一篇:脚镲踏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