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免维护旋转补偿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11054.X | 申请日: | 2010-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238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26 |
发明(设计)人: | 陈墅庚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墅庚 |
主分类号: | F16L51/00 | 分类号: | F16L5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021 天津市南开区***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维护 旋转 补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免维护旋转补偿器,属于用于自动补偿长距离热力管道的补偿装置结构的技术领域,具体说属于石油、化工、轻工、热力、冶金等行业中热力管道上使用的免维护旋转补偿器结构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传统的管道补偿技术有多种结构形式,其中有传统的自然U形弯式、套筒式、波纹式以及球形式管道补偿方式,但由于存在占用空间大,补偿距离短,安装受局限,造价与运行成本高等原因。目前热力管网项目已大量采用具有布置灵活、安装方便、补偿量大、综合成本低等优点的旋转补偿器。
详见:中国专利号ZL02258709.8改进的旋转补偿器
中国专利号ZL200520074933.1免维护旋转补偿器,
中国专利号ZL200610041301.4管道用耐高压旋转补偿器
中国专利号ZL200720128801.1精密旋转补偿器
中国专利号ZL200720033902.0地埋式免维护旋转补偿器
中国专利号ZL200720149721.4单压盖无方向旋转补偿器
中国专利号ZL200720149720.X双压盖无方向旋转补偿器
中国专利号ZL200720173047.3高性能管道旋转补偿器
中国专利号ZL200920007062.X耐压精密旋转补偿器
中国专利号ZL200920007063.4耐高压精密旋转补偿器
中国专利号ZL200920007064.9新型耐腐管道旋转补偿器
中国专利号ZL200920007065.3高压管道精密旋转补偿器
中国专利号ZL200920007066.8双密封耐高压旋转补偿器
以上系列产品都具备补偿量大、布置灵活等特点,结构上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改进,但还存在不足:
例一:中国专利号ZL02258709.8改进的旋转补偿器
中国专利号ZL200610041301.4管道用耐高压旋转补偿器这二个产品的不足之处在于
1.内管与变径管的接合部位间隙过大,流体介质运动中在该部位会产生涡流,增加了流体介质的压力损失,况且介质流向受到约束。
2.填料压盖内环凹槽内的钢球与内管外侧为线型接触,接触面过小,加上钢球与内管外侧存在一定间隙,而且填料压盖内环凹槽内钢球与外套管内承台之间的钢球两者之间距离过短,轴心扶正功效差,容易造成内管在旋转运动时自身扭距过大,无法承受旋转运动中横向扭力和管道热膨胀的巨大盲板力,由此容易造成对密封填料的偏心磨损,至使产生泄漏通道。
4.变径接管与密封座(外套管)连接部位为台阶形,该部位的焊缝无法进行正常的探伤检测。
例二:中国专利号ZL200520074933.1免维护旋转补偿器,中国专利号ZL200720128801.1精密旋转补偿器
中国专利号ZL200720033902.0地埋式免维护旋转补偿器这三个产品存在不足之处在于:
1.弹簧压紧法兰、填料压盖法内圈没有设置钢球,为了保证内管轴心度只能把法兰内圈与内管外圈间的间隙控制到最小范围,这样虽轴心度得到了控制,但会形成内管在相对旋转时摩阻过大,再加上外套管内承台与内管外环间的滚动环为线型接触,摩阻就更大。这样的话在热补偿运行时就容易造成固定点钢梁变形,甚至造成管道拱起及管道焊接部位爆裂。
2.由于只采用了单一的密封方式,承压能力和密封性能都受到限制。
例三:中国专利号ZL200720149721.4单压盖无方向旋转补偿器
中国专利号ZL200720149720.X双压盖无方向旋转补偿器
中国专利号ZL200720173047.3高性能管道旋转补偿器
中国专利号ZL200920007062.X耐压精密旋转补偿器
中国专利号ZL200920007063.4耐高压精密旋转补偿器
中国专利号ZL200920007064.9新型耐腐管道旋转补偿器
中国专利号ZL200920007065.3高压管道精密旋转补偿器
中国专利号ZL200920007066.8双密封耐高压旋转补偿器
这八个产品虽然在轴心扶正、内管与变径管的接合以及密封结构等性能方面有了一定提高,但在实现中还存在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免维护旋转补偿器。以实现解决目前现有旋转补偿器存在的不足,达到承压能力更强,压损更小,而且介质流向不受限,长时间运行无须维护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墅庚,未经陈墅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1105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