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氧气袋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10019.6 | 申请日: | 2010-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682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23 |
发明(设计)人: | 房师荣;赵新祥;王新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房师荣 |
主分类号: | A61M16/00 | 分类号: | A61M16/00 |
代理公司: | 潍坊鸢都专利事务所 37215 | 代理人: | 杜希现 |
地址: | 261041 山东省潍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氧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氧气袋。
背景技术
氧气袋是用来应急抢救病人的医护设备,氧气袋体积小、重量轻,使用起来非常方便,是医生外出抢救的必备品,因此医院里都制备有大量氧气袋。传统氧气袋一般包括一个袋体,袋体上连通有充气管,充气管上安装有阀门。当需要给病人供氧时,将充气管与吸氧罩连通或直接将充气管插入病人鼻孔内,然后开通阀门即可,操作非常简单。需要充氧气时,将充气管与充氧机连接,然后开通阀门即可充氧,操作非常方便。传统氧气袋的不足之处在于,由于氧气袋上没有压力指示或限定装置,充氧时,必须有专人看着氧气袋的膨胀程度进行充氧,以防止氧气袋被充爆,因此,充氧操作人员劳动强度较大,而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充氧简单,且安全可靠的氧气袋。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氧气袋包括袋体,袋体上连通有充气管,充气管上安装有阀门,其结构特点是:袋体上通过稳压管安装有稳压阀。
本结构的氧气袋是通过稳压结构来实现充氧简单,且安全可靠的。
稳压结构主要是指通过稳压管设置在袋体上的稳压阀,稳压阀的进气端与氧气袋袋体连通,稳压阀的设定压力与氧气袋的规定压力相同。充氧气时,当袋体内氧气压力超过袋体规定压力时,也就是稳压阀进气端的压力超过设定压力时,稳压阀的阀芯将被袋体内压力顶起,此时,稳压阀的进气端就与出气端连通起来,袋体通过出气端进行排气。随着排气的不断进行,当袋体内压力等于稳压阀设定压力时,稳压阀阀芯关闭,稳压过程结束。如果此时操作人员没有关闭阀门,充氧机将继续向氧气袋内充氧,当袋体内压力再次达到稳压阀设定压力时,将重复上述过程。因此,本氧气袋在充氧时无需操作人员实时观察袋体的膨胀程度,充氧过程变得非常简单,劳动强度大大降低,更不会出现爆袋现象,充氧更加安全。
作为改进,稳压阀的出气端安装有风笛。
在稳压阀出气端安装风笛,充氧时,当袋体内的压力超过袋体规定压力时,袋体将通过稳压阀的出气端向外排气,排出的气流会吹动风笛振动发声,这样,就起到了报警的作用,操作人员可以及时关闭阀门,继续对其他氧气袋进行充氧,提高了充氧效率。
作为进一步改进,袋体上套装有弹性环。
在袋体上套装弹性环,可以在充氧时为袋体提供一个弹性束缚力,有助于增强袋体承受气压的能力,使袋体的结构稳定性更强。
综上所述,采用这种结构的氧气袋,结构合理、充氧简单,且安全可靠,适合在各种呼吸用氧场合使用,尤其适合在氧气袋需求量大的医院内使用,有助于提高充氧效率和使用安全性。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袋体,2为充气管,3为阀门,4为稳压管,5为稳压阀,6为风笛,7为弹性环。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该氧气袋包括袋体1,袋体1为横截面呈椭圆环形的囊体,袋体1的边部密封连接有充气管2,充气管2为圆形塑胶管,袋体1通过充气管2与外界连通。充气管2中部安装有阀门3,通过开启和关闭阀门3,可以控制充气管2的通断。袋体1边部还密封连接有稳压管4,稳压管4也为圆形塑胶管,稳压管4末端连接有稳压阀5,稳压阀5的进气端与稳压管4密封连接,稳压阀5的压力设定值与袋体1的压力规定值相同。通过充气管2向袋体1内充氧气时,袋体1内的氧气压力会逐渐升高,当袋体1内氧气压力超过规定值时,稳压阀5会自动打开,并通过出气端向外排气,这样就起到了稳定袋体1内压力的作用,保障了充氧安全性。稳压阀5的出气端安装有风笛6,当袋体1通过稳压阀5向外排气时,排出的气流会吹动风笛6振动发声,具有充满报警的作用。袋体1的外侧套装有弹性环7,弹性环7由硅胶材料制作,弹性环7在充氧时可以为袋体1提供一个向内的辅助力,有助于增强袋体1的受压强度。在吸氧时,弹性环7的弹性力还可以将袋体1内残存的氧气挤出,有助于患者吸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房师荣,未经房师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1001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