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图形或条码识读模组有效
| 申请号: | 201020209809.2 | 申请日: | 2010-05-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076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2 |
| 发明(设计)人: | 吴文彬;刘继军;陈挺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新大陆自动识别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K7/10 | 分类号: | G06K7/10 |
| 代理公司: | 苏州威世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5 | 代理人: | 杨林洁 |
| 地址: | 350015 福建省福州***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图形 条码 模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图形或条码识读模组,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光学阅读的图形或条码识读模组。
背景技术
条码扫描装置现已普遍使用于各超市货卖场,以用来有效率地处理将料号或价格以条码方式来编码的商品。有关条码扫描装置的操作原理已可见于许多现有技术中,例如:台湾公告专利第179959号、美国专利第5,932,860号。
在条码扫描装置中,条码识读模组是非常重要的部件。通常,条码扫描装置的基本原理是使光源照射到条码后,反射光经由光路结构而落在感测元件(CMOS板)上,感测元件随入射光的强度(由于照射到黑色条码的光会被吸收而至两相邻条码间空白间隙会反射,这样随着光源照射位置的不同,则入射光的强度也随之变化)转换成不同的模拟信号,再经模拟/数字转换器处理成数字信号输出,而此数字信号输出至解码器转换成条码信息时,即完成条码扫描。
一般的,感测元件上设有一柔性信号线缆连接的第一电子连接件,解码器上设有与第一电子连接件相配合的第二电子连接件,该感测元件和解码器通过第一电子连接件和第二电子连接件进行电连接且交互通信。然而,因第一电子连接件是通过柔性信号线缆连接的,容易摆动,故在使用时,难免会使第一电子连接件和第二电子连接件连接不稳定,甚至松脱,影响用户正常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图形或条码识读模组,其有效防止感测元件与解码器之间的电性连接不稳定。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图形或条码识读模组,包括一设有第一电路板的主体和一连接所述主体的第二电路板,所述第一电路板可接收镜头采集的图形或条码并处理转化为信号,其包括一柔性信号线缆,以及连接所述柔性信号线缆的第一电子连接件;所述第二电路板可解码所述信号,其包括一第二电子连接件;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电路板通过所述第一电子连接件和所述第二电子连接件电性连接并进行通信,其中,所述主体还包括一可收容所述第一电子连接件的收容槽。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还包括一外支架,支承于所述外支架的可采集图形或者条码的镜头、照亮图形或者条码的照明光源。
所述主体还包括一背板,所述收容槽设置于所述背板上。
再进一步地,所述主体还包括一镜头支架、一前板,以及一背板,所述前板和所述背板卡扣式的连接所述镜头支架。
所述收容槽在所述背板背离所述前板方向上垂直延伸出所述背板。
所述收容槽包括两个平行的槽壁,以及连接所述槽壁的底面,所述底面平行于所述第二电路板设置。
所述第一电子连接件支承于所述底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感测元件与解码器的信号线缆连接稳定,不易松脱。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方式图形或条码识读模组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方式图形或条码识读模组主体部分的立体视图;
图3是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方式图形或条码识读模组主板部分的立体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来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方式中,该图形或条码识读模组包括一U形外支架101、前板102、背板103、镜头支架104、电源灯板105、镜头106、第一电路板107、以及安装于外支架101顶端的第二电路板20。其中,所述第一电路板107为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电路板,即是本图形或条码识读模组的感测元件;所述第二电路板20为解码电路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新大陆自动识别技术有限公司,未经福建新大陆自动识别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0980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服务评鉴系统
- 下一篇:二维影像的物件成型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