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耐振动长寿命聚合物锂离子二次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09628.X | 申请日: | 2010-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173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9 |
发明(设计)人: | 李刚;郭道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金赛尔电池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525 | 分类号: | H01M10/0525;H01M10/058;H01M4/139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冠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72 | 代理人: | 杨正坤 |
地址: | 52371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振动 寿命 聚合物 锂离子 二次 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聚合物锂离子电池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耐振动长寿命聚合物锂离子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参见图1,聚合物锂离子二次电池通常的制造方法是将正极活性物质2制成正极浆料,将负极活性物质10制成负极浆料,按电池型号大小横向预留间隔3以涂布方向4(箭头所示的方向)将正极浆料或负极浆料涂布在导电箔材1上,烘干后进行辊压增密,然后根据电池型号的大小分切成不同宽度的条状极片5(参见图2),再将其断切成正极极片6(参见图3)或负极极片7(参见图4),通过卷绕或者叠片的方式制成卷绕体或叠片体,封装注液活化形成电池。然而正如常人所知,用刀分切大块面包时,断面肯定会有面包屑洒落,很显然,断面位置的面粉受力状态已经改变,造成其粘附力下降。与此类似,在切正极极片6或负极极片7时,在切面处也存在着容易脱落的活性物质8(参见图5),这种容易脱落的活性物质8在振动的使用环境中会造成电池内部微短路,甚至失效,在恶劣的状况下可能会起火爆炸。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耐振动长寿命聚合物锂离子二次电池,这种耐振动长寿命聚合物锂离子二次电池的电池极片在整个电池制造过程中特别是在分切时不会改变正负极活性物质的受力状态,以保持其良好的粘附效果,确保电池在各种恶烈的振动环境中保持稳定可靠。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耐振动长寿命聚合物锂离子二次电池,包括在导电箔材上涂布由正极活性物质制成的正极浆料、烘干后进行辊压增密、分切而成的正极极片和在导电箔材上涂布由负极活性物质制成的负极浆料、烘干后进行辊压增密、分切而成的负极极片,在涂布正极浆料或负极浆料的导电箔材上形成有多条横向预留间隔和多条纵向预留间隔,正极极片或负极极片的分切位置在横向预留间隔和纵向预留间隔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正极极片或负极极片通过卷绕或者叠片的方式制成卷绕体或叠片体,封装注液活化形成电池。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上述结构的耐振动长寿命聚合物锂离子二次电池,由于在涂布正极浆料或负极浆料的导电箔材上形成有多条横向预留间隔和多条纵向预留间隔,正极极片或负极极片的分切位置在横向预留间隔和纵向预留间隔处,因此,在分切正极极片或负极极片时不会切到正极活性物质或负极活性物质,在切面处不存在容易脱落的正极活性物质或负极活性物质。通过改进涂布方式,防止了正极极片或负极极片在分切时其断面处形成的容易脱落的正极活性物质或负极活性物质,确保了正极活性物质或负极活性物质粘接的可靠性,制成的电池可以承受外界的强烈振动,极好的避免了极片粉体脱落形成的微短路和相关的失效问题,使得电池在振动环境如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等在使用过程中保持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涂布方式示意图,将正极活性物质2制成正极浆料,按电池型号大小横向预留间隔3以涂布方向4(箭头所示的方向)将正极浆料涂布在导电箔材1上;
图2是现有技术的分切条状极片的示意图,根据电池型号的大小分切成不同宽度的条状极片5;
图3是现有技术的分切正极极片的示意图;
图4是现有技术的分切负极极片的示意图;
图5是现有技术的正极极片在切面处存在容易脱落的活性物质8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涂布方式示意图,将正极活性物质2制成正极浆料,按电池型号大小横向预留间隔3并纵向预留间隔9以涂布方向4(箭头所示的方向)将正极浆料涂布在导电箔材1上;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分切条状极片的示意图,根据电池型号的大小分切成不同宽度的条状极片5;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分切正极极片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分切负极极片的示意图。
图中,1、导电箔材;2、正极活性物质;3、横向预留间隔;4、涂布方向;5、条状极片;6、正极极片;7、负极极片;8、容易脱落的活性物质;9、纵向预留间隔;10、负极活性物质。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金赛尔电池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金赛尔电池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0962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单层外观抹灰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有色金属材料的识别、跟踪检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