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陶瓷烧成窑余热利用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09356.3 | 申请日: | 2010-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404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09 |
发明(设计)人: | 毕爱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鸿润建材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17/00 | 分类号: | F27D17/00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04 | 代理人: | 吕爱萍 |
地址: | 474350***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陶瓷 烧成 余热 利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窑炉余热利用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陶瓷烧成窑余热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陶瓷工业能源问题较为突出。我国建筑陶瓷工业主要以煤炭、天然气为燃料,以大量电能为动力,是典型的耗能大户。而我国建筑陶瓷工业的能源利用率与国外相比,差距较大,发达国家的能源利用率一般高达50%以上,而我国仅达到28%-30%。在陶瓷工业的一般工艺流程中,能耗主要体现在原料加工、成型、干燥与烧成这四部分。其中干燥和烧成工序,两者的能耗约占80%。一般烧成窑长度在200m以上,烧成温度为1200~1220℃,最高烧成温度可达1300℃,因此陶瓷工业能耗中约60%用于烧成工序。干燥窑主要是对产品进行干燥,该设备多为辊道式,成型后的初坯由钢棒带动在干燥器内滚动向前运动,热气在内面将初坯干燥,为下道工序施釉创造条件,干燥窑的干燥温度在150~200℃左右,能耗约占陶瓷企业总能耗的20%。在公知的技术中,传统的陶瓷烧成窑热效率非常低,将近有60%~70%的热量通过窑头和窑尾排出,没有得到很好的回收利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利用余热资源,将陶瓷烧成窑内排放的废气回收送到干燥窑内,节约能源消耗,减少窑炉废气的排放,降低生产成本,达到节能环保效果的陶瓷烧成窑余热利用装置。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该装置具有至少2条以上的余热气体集输管道,余热气体集输管道的一端分别与陶瓷烧成窑前部的排烟口和陶瓷烧成窑尾部的排气口连接并连通,另一端与初坯干燥窑的热风进气口连接并连通,在余热气体集输管道的一端设有引风机。
所述余热气体集输管道的长度≤20m。
按照上述方案制成的陶瓷烧成窑余热利用装置,通过余热气体集输管道的设置,使陶瓷烧成窑前部预热段的排烟口和陶瓷烧成窑尾部冷却段的排气口排出的废气余热得到充分的利用,且避免了废气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同时也节省了初坯干燥窑的单独供热系统的投资及其能源消耗,能使陶瓷生产能耗总量节约近20%,陶瓷产品生产成本大大降低。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合理,使用性能可靠,操作简便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本实用新型的陶瓷烧成窑余热利用装置,是在陶瓷烧成窑1与初坯干燥窑2之间敷设至少2条以上的余热气体集输管道4、7。余热气体集输管道4、7的一端分别与陶瓷烧成窑1前部预热段的排烟口6和陶瓷烧成窑1尾部冷却段的排气口9连接并连通,另一端与初坯干燥窑2一侧均布的热风进气口3连接并连通,在余热气体集输管道4、7的一端与陶瓷烧成窑1前部排烟口6和尾部冷却段的排气口9之间设有引风机5、8。陶瓷烧成窑1前部预热段的排烟口6和陶瓷烧成窑尾部冷却段的排气口9排出的烟气和携热空气温度均在300℃左右,而初坯干燥窑2的干燥温度一般在150~200℃,为了避免余热气体在集输过程中产生过大的温降,应尽量缩短陶瓷烧成窑1与初坯干燥窑2的构建距离,使余热气体集输管道4、7的长度≤20m。这样,一方面使陶瓷烧成窑1前部预热段的排烟口6和陶瓷烧成窑尾部冷却段的排气口9排出的废气余热得到充分的利用,避免了废气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另一方面,节省了初坯干燥窑2的单独供热系统,从而使陶瓷生产能耗总量节约近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鸿润建材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河南省鸿润建材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0935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温控搅拌机
- 下一篇:一种太阳能空气源热水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