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水生昆虫培养器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208267.7 | 申请日: | 2010-05-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092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9 |
| 发明(设计)人: | 李少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 |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2 | 代理人: | 金祺 |
| 地址: | 31002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水生 昆虫 培养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昆虫培养器,特别是一种水生昆虫培养器。
背景技术
作为有翅的无脊椎动物,昆虫当中的大多数种类,其生活史的各阶段均在水体以外度过。但是有些昆虫,如蜻蜓目、毛翅目、双翅目中的一些种类,它们的卵、幼虫和蛹期均在水体中度过;而成虫由于具有飞翔能力,仍然需要在水体以外生活(包括交配和产卵)。此类昆虫的培养器可以是一个半满的水槽,水槽的开口用网纱、纱布或其它透气材料覆盖,以防止成虫逃逸;如果温度、光照、水质及营养条件符合要求,种群能够在此水槽中繁衍。尽管如此,这种水槽并非理想的培养器。因为随着养殖过程的持续,种群的世代交替会日益严重。由于世代交替,培养者在为幼虫换水、添加食料,或者在收集卵或子代个体时,会有大量有飞翔能力的成虫从水槽中逃逸。更为不利的是,在世代交替明显的种群中,卵的采集率很低;至于幼虫,虽然采集数量不成问题,但采集到的个体龄期差别较大;给饲养管理增加了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水生昆虫培养器,该培养器能够有效控制养殖后代的世代交替,从而适用于那些成虫阶段具有飞翔能力的水生昆虫的密集培养。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生昆虫培养器,包括均由透明材料制成的容器A和容器B,容器A位于容器B的上方;插管的顶端穿过容器A的底面后位于容器A的内腔中,插管与容器A的底面密封地固定相连;插管的底端密封地穿过容器B的顶面后与容器B的内腔相连通;在容器A的顶面设有进气口A和出气口,在容器B的顶面设有进气口B。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水生昆虫培养器的改进:在容器B的顶面设有瓶口,瓶口与容器B的内腔密封地相连通,插管的底端与瓶口密封的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水生昆虫培养器的进一步改进:在瓶口的内壁和底端的外表面分别设置磨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水生昆虫培养器的进一步改进:出气口为防逃逸出气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水生昆虫培养器的进一步改进:位于容器A(1)内的插管(2)的顶端距离容器A的顶面2~3c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水生昆虫培养器的进一步改进:在进气口A内设有进气管A,在进气口B内设有进气管B。
本实用新型的水生昆虫培养器的设计是充分利用了具有飞翔能力的水生昆虫所具有的趋光和趋高的习性。本实用新型的培养器中为昆虫提供了上下两层的活动空间,上层活动空间由容器A的内腔形成,下层活动空间由容器B的内腔形成;昆虫于空间容器B的内腔中羽化为成虫,然后经插管迁移到容器A的内腔,并在容器A的内腔中交配和产卵,从而开始新一轮的生命周期。
本实用新型的培养器与现有的水槽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能够有效防止成虫在换水、食料添加、以及卵和幼虫采集过程中从培养装置内逃逸,从而适用于那些成虫阶段具有飞翔能力的水生昆虫的密集培养;
2、能够有效控制养殖后代的世代交替;
3、该培养器还可用于检测化学品对此类昆虫的毒性,特别是慢性(卵期-成虫期)毒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水生昆虫培养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实际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给出了一种水生昆虫培养器,包括均由透明材料制成的容器A1和容器B3,容器A1位于容器B3的正上方。插管2的顶端穿过容器A1的底面后位于容器A1的内腔中,插管2的外壁与容器A1的底面密封地固定相连。
容器A1的顶面11与容器A1的侧壁是可相互分离的,在容器A1的顶面11设有进气口A5和出气口6,在进气口A5内设有进气管A4,进气管A4的外表面与进气口A5的内表面无间隙的相贴合;进气管A4的下端位于容器A1的内腔中,且进气管4的下端尽量靠近容器A1的底面。为了防止昆虫逃逸,该出气口6为防逃逸出气口(例如设有过滤网),即出气口6只能排出气体,而昆虫却无法从此出气口6逃出。
插管2的顶端与容器A1的顶面11之间相距2~3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0826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