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驻极体电容传声器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208231.9 | 申请日: | 2010-05-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826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2 |
| 发明(设计)人: | 温志锋;李新峰;卢海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豪恩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R19/01 | 分类号: | H04R19/01;H04R19/04 |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37 | 代理人: | 张全文 |
| 地址: | 518109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驻极体 电容 传声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传声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驻极体电容传声器。
背景技术
目前,驻极体电容传声器已经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现有技术中普通的驻极体电容传声器,由于采用铜环、弹片或弹簧与腔体的组合结构来电连接线路板组件和背极组件,大大的占用了内腔的空间,增加了寄生电容,并且工艺流程冗繁,加工和组装成本较大,得不到广泛的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驻极体电容传声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普通的驻极体电容传声器,由于采用铜环、弹片或弹簧与腔体的组合结构来电连接线路板组件和背极组件,大大的占用了内腔的空间,增加了寄生电容,并且生产工序冗繁,加工和组装成本较大,得不到广泛的应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驻极体电容传声器,包括外壳和依次放置并封装在外壳内部的膜片组件、垫片、背极组件和电路板组件,所述背极组件和电路板组件之间还置有腔环,所述腔环包括绝缘腔体及贯穿所述绝缘腔体内部用于电连接所述背极组件和电路板组件的导体组件。
所述导体组件具体为金属导线或沉镀金属。
所述绝缘腔体具体为塑料腔体。
所述绝缘腔体的上下表面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导体组件电连接的金属片。
所述背极组件和腔环之间还设置有阻尼组件,所述电路板组件开设有进声孔。
所述阻尼组件包括:
置于所述背极组件上的金属垫片及置于所述金属垫片上的金属垫环;
所述金属垫环设置有金属垫环孔。
所述背极组件包括背极板和容置所述背极板和所述阻尼组件的背极座。
所述金属垫片用金属网替代。
所述电路板组件包括电路板和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的输出端及电子元件,所述电路板下表面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导体组件电连接的金属栅极圈。
所述外壳的底部设置有均压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通过绝缘腔体及贯穿所述绝缘腔体内部用于电连接所述背极组件和电路板组件的导体组件来代替传统的铜环、弹片或弹簧与腔体的组合结构,增加了内腔的体积,减小了寄生电容,保证了产品的性能,并简化了工艺流程,降低了加工和组装成本,并可有效的提升灵敏度,可广泛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驻极体电容传声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驻极体电容传声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驻极体电容传声器的腔环的剖视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驻极体电容传声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驻极体电容传声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驻极体电容传声器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绝缘腔体及贯穿所述绝缘腔体内部用于电连接所述背极组件和电路板组件的导体组件来代替传统的铜环、弹片或弹簧与腔体的组合结构,增加了内腔的体积,减小了寄生电容,保证了产品的性能,并简化了工艺流程,降低了加工和组装成本,并可有效的提升灵敏度,可广泛应用。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驻极体电容传声器,包括:
外壳20和依次放置并封装在外壳20内部的膜片组件11、垫片12、背极组件13和电路板组件30,所述背极组件13和电路板组件30之间还置有腔环14,所述腔环14包括绝缘腔体141及贯穿所述绝缘腔体141内部用于电连接所述背极组件13和电路板组件30的导体组件142。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由绝缘材料制成的绝缘腔体141具体为由塑料材料制成的塑料腔体;所述导体组件142具体为金属导线或沉镀金属。
所述金属导线可以具体为铜导线,所述沉镀金属可以具体为沉镀铜。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绝缘腔体141的上下表面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导体组件142电连接的金属片143。在实际应用中,导体组件142及金属片143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腔环14通过设置于背极板13和电路板组件30之间,起支撑和电连接的双重作用,腔环14上表面的金属片143与电路板31的金属栅极圈电连接,腔环14下表面的金属片143与背极组件13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豪恩声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豪恩声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0823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动汽车的充电装置
- 下一篇:双面液晶显示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