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蒸汽干燥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08202.2 | 申请日: | 2010-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531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24 |
发明(设计)人: | 赵福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福生 |
主分类号: | F26B23/10 | 分类号: | F26B23/10;B01D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捷诚信通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21 | 代理人: | 董琪 |
地址: | 737100 甘肃省***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蒸汽 干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蒸汽干燥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蒸汽干燥装置。
背景技术
以蒸汽作为介质进行干燥的技术在50~60年代开始广泛应用在化工行业,90年代初这种干燥技术由化工行业引入到有色冶炼行业,主要目的是在冶炼工艺中对入炉物料进行干燥,其技术原理是利用饱和蒸汽的汽化潜热,通过蒸汽排管与含湿物料接触进行换热,从而达到物料脱水的目的。
蒸汽干燥是一种先进的干燥工艺,可采用冶炼废气作为干燥热源,其具有以下优势:
1)工艺流程短,配置简单紧凑、占地面积小;
2)脱水比能耗与三段气流干燥相比降低约17%;
3)烟气量只有气流干燥的35%,故烟气后处理系统简单,投资省;
4)低温干燥,脱硫率为零;
5)使用蒸汽作为热源,操作简单,环保效果好等。
目前,在世界上较先进的、应用较广泛的蒸汽干燥技术只有芬兰库迈拉公司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研制成功的回转式蒸汽干燥装置,近年来世界上主要铜冶炼厂的新建及扩建项目均采用了库迈拉蒸汽干燥装置。国内是在2003年开始研制应用在有色冶炼行业中的大型蒸汽干燥装置。
作为蒸汽干燥装置,其核心技术就是汽液分离结构及冷凝水排出结构,这是因为以蒸汽作为干燥介质的干燥装置的原理是利用饱和蒸汽的汽化潜热进行干燥,在干燥过程中,大量的蒸汽在换热管内经过热交换后产生高温、高压的冷凝水,并且在换热管内一直是蒸汽和冷凝水的混合共存状态。只有迅速对汽液混合物进行分离,才能保证干燥过程的连续及有效进行。
现有的蒸汽干燥装置的汽液分离结构都存在着检修困难、汽液分离不彻底、冷凝水不能及时排出、排液能力不够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蒸汽干燥装置,汽液分离彻底,可将干燥装置内的冷凝水迅速、有效地排出干燥装置,使得蒸汽干燥装置能够使用于铜镍等冶炼行业中的各种精矿的干燥设备。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蒸汽干燥装置,包括汽液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汽液分离结构包括:
在蒸汽干燥装置1外部设有用无缝钢管制成的一个外环管4,外环管被均匀分成了三段,每段形成了一个独立的腔体,外环管通过汽液汇集管7与每组换热管2连通;
在汽液汇集管内圈设有用无缝钢管制成的一个内环管3,内环管也通过汽液汇集管7与每组换热管2连通;
在内环管3上设置了三个进汽总管8,进汽总管8与饱和蒸汽供应管路连通,将饱和蒸汽引入内环管;
在外环管4上的每一个腔体的末端连接一个汇水腔5,汇水腔5用于暂时存储换热管2产生的冷凝水;
每个汇水腔5设有一个用于将汇水腔内的冷凝水排出干燥装置的回水总管6。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外环管4和内环管3为同心圆,若干汽液汇集管7沿半径方向均匀分布在外环管4和内环管3间。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换热管2与汽液汇集管7垂直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汇水腔5设于外环管4的外侧。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蒸汽干燥装置,汽液分离彻底,可将干燥装置内的冷凝水迅速、有效地排出干燥装置,使得蒸汽干燥装置能够使用于铜镍等冶炼行业中的各种精矿的干燥设备。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有如下附图:
图1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局部),
图2图1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3进汽和回水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蒸汽干燥装置,包括汽液分离结构,所述汽液分离结构包括:
在蒸汽干燥装置1外部设有用无缝钢管制成的一个外环管4,外环管被均匀分成了三段,每段形成了一个独立的腔体,外环管通过汽液汇集管7与每组换热管2连通;
在汽液汇集管内圈设有用无缝钢管制成的一个内环管3,内环管也通过汽液汇集管7与每组换热管2连通;
在内环管3上设置了三个进汽总管8,进汽总管8与饱和蒸汽供应管路连通,将饱和蒸汽引入内环管;
在外环管4上的每一个腔体的末端连接一个汇水腔5,汇水腔5用于暂时存储换热管2产生的冷凝水;
每个汇水腔5设有一个用于将汇水腔内的冷凝水排出干燥装置的回水总管6。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外环管4和内环管3为同心圆,若干汽液汇集管7沿半径方向均匀分布在外环管4和内环管3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福生,未经赵福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0820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钟罩式升降电炉
- 下一篇:热泵塔形连续干燥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