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空调室外机的三层冷凝器连接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020208184.8 | 申请日: | 2010-05-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243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26 |
| 发明(设计)人: | 白韦;潘建敏;陈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奥克斯空调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4F13/30 | 分类号: | F24F13/30 |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袁忠卫 |
| 地址: | 315100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调 室外 三层 冷凝器 连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调室外机,尤其是一种采用侧板连接板固定三层冷凝器的空调室外机。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已经普及到人们生活和活动的各种场所。普通的空调包括室内机和室外机,室外机是用来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包括压缩机、冷凝器、风扇及节流元件,而冷凝器是直接与外部空气进行热交换的,目前空调室外机的冷凝器一般由具有里外三层单排冷凝器的上层冷凝器和下层冷凝器组成,传统的固定方式为:里外三层冷凝器采用塑料线扎固定在一起,上下两层冷凝器采用一块连接板固定,该安装方案,里外三层冷凝器之间连接强度低,并且塑料线扎在室外环境下易老化、断裂,如此就对里外三层冷器失去了连接固定作用。
所以,有必要设计一种结构简单、连接、固定三层冷凝器牢固的空调室外机。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连接固定牢固、装配后可靠性高的空调室外机的三层冷凝器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空调室外机的三层冷凝器连接结构,其包括具有里外三层冷凝器的上层冷凝器与下层冷凝器,侧板先安装在上层冷凝器和下层冷凝器的里外三层各自单排冷凝器上,其特征在于:另有侧板连接板安装在侧板之上,将里外三层冷凝器连接固定在一起,同时上层冷凝器和下层冷凝器固定连接在一起。
作为改进,所述侧板连接板为“土”字型结构,侧板连接板的中部设置有可供冷凝管穿过的通孔,侧板连接板的两侧及上下两端设置有与侧板连接的安装孔。这样通过通孔把上下层冷凝器连接,通过安装孔把里外三层冷凝管固定。
作为改进,所述通孔为纵向排列的二个,分别套置在中间层冷凝器的冷凝管上。
作为改进,所述侧板连接板的宽度与侧板宽度一致。
再改进,所述侧板上设置有与侧板连接板安装孔对应的螺孔,通过螺钉连接固定。
最后,所述侧板连接板为三个,分别安装在位于上、下层冷凝器的两端及中间连接处的侧板上。因为侧板为长条形,通过上、中、下三个位置安装侧板连接板,就能确保冷凝器安装牢固。
最后,所述侧板连接板采用耐腐蚀的钢板材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在用侧板固定里外三层冷凝器的基础上,采用的侧板连接板实现对三层冷凝器牢靠连接和固定,同时连接和固定上下两层冷凝器,并且采用耐腐蚀的材料制成,使得侧板连接板在室外环境下的使用寿命长,装配后提高了室外机的三层冷凝器固定的可靠性,结构简单实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侧板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侧板连接板与冷凝器的装配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所示,一种空调室外机采用侧板连接板固定三层冷凝器,包括里外三层单排冷凝器并排设置的上层冷凝器1与下层冷凝器2,所述上层冷凝器1、下层冷凝器2的侧面设置有一侧板3,侧板3上设置有可供冷凝管穿过的通孔3.1,侧板3的一侧设置有折边,折边上开设有螺孔,与机壳固定,所述侧板3上安装有固定里外三层冷凝管及上下两层冷凝器的侧板连接板4,侧板连接板4采用“土”字型结构,侧板连接板4的宽度与侧板宽度基本一致,并采用耐腐蚀的钢板材料做成,见图1,侧板连接板4的中部设置有两个纵向排列的可供冷凝管穿过的通孔4.1,侧板连接板4的两侧及上下两端设置有与侧板连接的安装孔4.2,侧板上设置有与安装孔4.2对应的螺孔,侧板3与侧板连接板4通过螺钉结构固定。
安装时,将上层冷凝器1、下层冷凝器2的相连处的中间层冷凝器的两个冷凝管穿过侧板连接板4的通孔4.1,然后将侧板连接板4的两侧的四个安装孔4.2及上下二个安装孔4.2分别与侧板3上对应的螺孔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同样地,在位于上、下层冷凝器的两端的侧板位置上再分别安装一个侧板连接板以保证安装牢固,具体连接结构见图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奥克斯空调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奥克斯空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0818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体积度量仪器
- 下一篇:基于虚拟仪器的编码器测试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