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自动稳速的高楼缓降逃生器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207773.4 | 申请日: | 2010-05-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553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09 |
| 发明(设计)人: | 穆安乐;郑勐;路前海;龚春园;谢峰;王建丽;师缠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2B1/08 | 分类号: | A62B1/08 |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罗笛 |
| 地址: | 710048***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高楼 逃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家居应急逃生装置,特别是一种带自动稳速的高楼缓降逃生器。
背景技术
生命无价大家是知道的,所以飞机上要配置降落伞、游船上要安放救生圈。然而我国600多座城市的上千万栋高楼里,终年居住着5亿9千万鲜活的生命,却不曾配备可供人们在危险突然降临时、能避难逃生的装置,难道不是件叫人吃惊的事吗?……面对居高不下的火灾形势和每日近千起的灾难,各省市《建筑设施消防管理规定》竟相出台,“三层及以上建筑必须安装避难救生设施(逃生器)”的时代已经到来。在每个高楼建筑上装有逃生设备迫在眉睫!如今的高楼缓降逃生设备层出不穷,但大多都结构复杂,不便于安装与操作,或者就是结构简单但适用人群却很有限。如果发生火灾、地震等紧急情况,安全可靠的逃生器是必不可少的。综上,需要一种既结构简单,安全可靠又便于操作的逃生设备,以满足人们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自动稳速的高楼缓降逃生器,解决了现有逃生设备存在过多逃生者无法控制的不足,以及逃生设备不能重复利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自动稳速的高楼缓降逃生器,包括设置在固定支座中的主轴,主轴上的依次设置有摩擦缓冲机构、承载机构、回绳机构、离心机构、摩擦制动机构,
所述摩擦缓冲机构的结构是,包括在主轴上套装有滑块导杆,主轴与滑块导杆通过键配合,滑块导杆的多个半径支杆外端各连接有一个摩擦滑块,摩擦滑块与摩擦块外壳的圆周内表面保持面滑动接触;
所述承载机构包括一卷绕绳索的卷筒,卷筒内套装有回绳机构的超越离合器;
所述回绳机构包括链轮,链轮通过链条与超越离合器连接,超越离合器与主轴之间通过键配合固定,链轮同时与电机同轴连接;
所述离心机构的结构是,包括固定在主轴上的支点,支点与杠杆铰接,杠杆的一端安装有离心小锤,杠杆的另一端通过传力拉杆与摩擦制动机构中的固定套连接;
所述摩擦制动机构的结构是,在固定支座上固定有筒状的支架,在主轴上通过键设置有固定套,支架内表面设置有多个静摩擦盘片,在固定套上设置有多个动摩擦盘片,静摩擦盘片与动摩擦盘片依次间隔布置,在传力拉杆的端头安装有压紧端盖。
本实用新型的带自动稳速的高楼缓降逃生器,其特征还在于:所述电机与蓄电池组、限位开关以及控制开关连接,限位开关设置在卷筒回绳口处。
所述链轮上设置有手动摇把。
所述超越离合器包括与主轴固连的星轮、与卷筒固连的外环,星轮和外环之间的楔形空腔内设置有被推杆顶紧的滚柱,滚柱数目为3-8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布置合理,制作成本低,双重摩擦制动保证了自动稳速,达到预期的紧急逃生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摩擦缓冲机构1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离心机构5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的摩擦制动机构4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的回绳机构2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摩擦缓冲机构,2.回绳机构,3.承载机构,4.摩擦制动机构,5.离心机构,6.摩擦块外壳,7.摩擦滑块,8. 滑块导杆,9.传力拉杆,10. 动摩擦盘片,11.压紧端盖,12.主轴,13.支点,14.杠杆,15.链条,16.链齿,17.超越离合器,18.手动摇把,19.静摩擦盘片,20.支架,21.离心小锤,22.固定支座,23.固定套,24.绳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本实用新型的逃生器,其结构包括设置在固定支座22中的主轴12,主轴12上的依次设置有摩擦缓冲机构1、承载机构3、回绳机构2、离心机构5、摩擦制动机构4。承载机构3包括一卷绕绳索24的卷筒,绳索24即为逃生用的下降绳索,卷筒内套装有回绳机构2的超越离合器17,超越离合器17与主轴12之间通过键配合固定。
如图2,摩擦缓冲机构1的结构是,包括在主轴12上套装有滑块导杆8,主轴12与滑块导杆8通过键配合,滑块导杆8的多个半径支杆外端各连接有一个摩擦滑块7,摩擦滑块7与摩擦块外壳6的圆周内表面保持面滑动接触,每个半径支杆上的弹簧保证对摩擦滑块7的预紧力。将弹簧的弹性力加在离心块7上与外壳6摩擦产生阻力矩,起到预紧作用。使速度在开始时不会发生突变,即在开始加速阶段起到缓冲作用,达到速度的渐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理工大学,未经西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0777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