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沙、导沙栅栏有效
| 申请号: | 201020207625.2 | 申请日: | 2010-05-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021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0 |
| 发明(设计)人: | 屈建军;唐玉龙;韩庆杰;张克存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铁道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E04H17/16 | 分类号: | E04H17/16;E02D3/00 |
| 代理公司: | 兰州中科华西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62002 | 代理人: | 马正良 |
| 地址: | 730000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防沙 栅栏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戈壁风沙防治导沙栅栏。
背景技术
敦煌莫高窟素有“墙壁上的博物馆”、“世界艺术画廊”之称,窟顶鸣沙山为一高大沙山,沙源丰富,风沙活动强烈。莫高窟从创建至今经历了1600多年,石窟、壁画都不同程度地遭受到了风沙的毁损。一方面,严重积沙造成栈道积沙,洞窟埋没;另一方面沙尘物质对壁画、塑像的磨蚀相当严重,洞窟前室和露天壁画因此大量腿色,甚至大面积脱落。风沙对莫高窟的危害早在五代时已引起人们的重视,并有清沙记载。20世纪50年代起文物研究所就把防沙作为石窟保护的重要工作。60年代初,制订过防沙规划,同时开展过小规模的防沙治沙试验,在崖面上修建防沙墙,采取上堵下清″的方法,但后因积沙量大,造成墙体坍塌,危及窟区,被迫拆除。随后又在崖面开挖防沙沟,设置部分红柳条栅栏,结果造成大量沙物质积聚,沟很快被填平,沙障被压埋,形成新的隐患。
发明内容
为了确保莫高窟免受风沙危害,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沙、导沙栅栏。防沙、导沙栅栏呈“A”字形尼龙网栅栏。多年的防沙效应结果表明,“A”字形尼龙网栅栏防沙体系在莫高窟窟顶已经起到控制流沙、稳定沙砾质地表和保护石窟与壁画的重要作用。 它不仅扩展了栅栏的应用范围,而且为沙砾质戈壁风沙流的防治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
一种防沙、导沙栅栏,栅栏为“Λ”形尼龙网栅栏,在“Λ”形中,设置两个“一”字形平行横向栅栏,呈 “A”字形。栅栏高1.8m,孔隙率为20%,阻力系数为1.5,栅栏采用45号角钢作为立柱,间距为3m,立柱下端铸20cm×30cm×60cm的水泥墩,埋于地下,并有45°钢丝绳斜拉加固在尼龙网框架上。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产生的有益效果是:
针对莫高窟窟顶保护区为戈壁、具有多路风向的环境条件,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基于莫高窟窟顶保护区为戈壁、具有多路风向的环境而产生的:
(a)“Λ”形尼龙网栅栏是在窟顶戈壁上,根据莫高窟具有稳定的3组风向的特点,设计、实施了“Λ”字形的尼龙网防沙栅栏,“Λ”字形顶点指向主风向,其目的即能在次风向上截断鸣沙山的沙源,又能在主风向上使栅栏具有导沙功能,而一改以往栅栏仅作为阻沙作用的单一功能。
(b)、在“Λ”字形栅栏内设置的两个“一”字形平行横向栅栏,主要用于阻拦戈壁就地起沙,并与“Λ”形尼龙网栅栏组合而成 “A”字形尼龙网栅栏。
防沙、导沙栅栏体系在莫高窟窟顶保护区建成,对比栈道积沙盒沙量的月际变化,洞窟栈道积沙明显减少。与未设栅栏前的月际积沙相比,大约减少了60%左右。可以说: “A”字形尼龙网栅栏在莫高窟窟顶已经起到控制流沙、稳定沙砾质地表和保护石窟与壁画的重要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图2是图1栅栏施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一种防沙、导沙栅栏,栅栏为“Λ”形尼龙网栅栏1,在“Λ”形中,设置两个“一”字形平行横向栅栏,呈 “A”形栅栏。栅栏高1.8m,孔隙率为20%,阻力系数为1.5,栅栏施工采用45号角钢作为立柱2,间距为3m,立柱下端铸20cm×30cm×60cm的水泥墩4,埋于地下,并有45°钢丝绳3斜拉加固在尼龙网框架上。在实施中, “A”字形尼龙网栅栏是根据风向的特点。首先,“Λ”字形顶点应指向主风向,其目的即能在次风向上截断沙源,又能在主风向上使栅栏具有导沙功能,而一改以往栅栏仅作为阻沙作用的单一功能。
两个“一”字形平行横向栅栏在“Λ”字形栅栏内设置的两个平行横向栅栏,主要用于阻拦戈壁就地起沙,并与“Λ”形尼龙网栅栏组合而成 “A”字形尼龙网栅栏。
本发明因地制宜对莫高窟窟顶戈壁风沙进行了综合治理。实践证明: “A”字形尼龙网栅栏已经起到控制流沙、稳定沙砾质地表和保护石窟与壁画的重要作用。它不仅扩展了栅栏的应用范围,而且为沙砾质戈壁风沙流的防治和我国重要文物古迹及经济设施的保护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铁道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未经兰州铁道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0762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感应门拉手
- 下一篇:多层装饰仿真植物篱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