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盘管换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05114.7 | 申请日: | 2010-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878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06 |
发明(设计)人: | 邓家爱;邹华;黄玉芹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德邦金属装备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B1/00 | 分类号: | F28B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12 | 代理人: | 陈建和 |
地址: | 2111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换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采用盘管进行热交换的化工行业换热器,是换热器中一种螺旋盘管管式换热器。
背景技术
换热器通过换热管实现管程和壳程内介质之间热交换。液化系统的高温高压环境下,常采用螺旋盘管换热器,高压流路在小管内流动,而低压回流蒸汽在小管外侧的中心管与壳体之间的环形空间内流动。螺旋状盘绕的延性管子在使用时自由伸缩能抵消温差应力。通过紧凑组装的小螺距盘管传热管和改变多层螺旋盘管的管间距增加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
由于常规螺旋盘管换热器结构在一个中心管周围盘绕螺旋管,结构复杂,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出一种结构简单、换热效率高、应用于高温高压场合的螺旋盘管换热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盘管换热器,包括圆筒形壳体、螺旋盘管、盘管束支撑架、支撑卡具、上封头、下封头、盘管进口、盘管出口、壳程进气和排气口、壳程冷凝液排液口,螺旋盘管、盘管束支撑架、支撑卡具均装在圆筒形壳体内,在圆筒形壳体上安装盘管进口、盘管出口、壳程进气和排气口、壳程冷凝液排液口,其特征是圆筒形壳体中设置二至四层螺旋盘管,每层盘管通过支撑卡具调整螺旋螺距,螺旋盘管的盘管束支撑架焊固在上封头上,最内一层盘管采用扁钢和螺栓卡固,外层螺旋盘管采用扁钢、U型螺栓卡固定。圆筒形壳体内螺旋盘管间隔组装多组小螺距螺旋盘管束,蒸汽进入壳程在螺旋盘管束表面充分冷凝,冷凝液沉降汇聚到聚液盘,通过回流口排出。另还设有锥帽、聚液盘和支撑角钢。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蒸汽介质从下封头进气口进入壳体,在通有冷却介质的螺旋盘管束中降温冷凝,冷凝液降落到聚液槽中从排液口排出。蒸汽在螺旋盘管束表面充分冷凝,螺旋管束换热面积越大冷凝效果越好。盘绕小直径螺旋管束,缩小各层螺旋管束之间的间距,增加螺旋管束数量和换热面积,同时缩小盘绕直径增加盘管束的刚性,不使用中心管,从而避免因设置中心管减少换热空间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设备可节约成本,提高换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是:螺旋盘管管束盘绕直径小,刚性大,减少使用中心管,节约成本和增大了换热空间。螺旋盘管管束螺距和各层管束间距小,有效空间内设置多组盘管,增加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通过附图(图1)可说明本实用新型,本新型包括壳程进气口1、下封头2、聚液盘3、锥帽4、盘管进口5、圆筒形壳体6、(卡具)支撑卡为U螺栓形卡支撑7和11(通过U螺栓将换热管箍住)、上封头8、盘管出口9、排气口10、冷凝液回流口12。盘管束在壳体下端上引出盘管进水口,在上封头引出盘管出口;内层螺旋盘管束,盘管束直径150mm~400mm,盘管通过角钢支撑固定,在壳体下端上引出盘管进水口,在上封头引出盘管出口;下封头轴向开设大直径进气口,侧向开设冷凝液回流口;上封头另设排气口。外层螺旋盘管束,按U形螺栓卡具固定;调整螺距5mm~100mm。每层螺旋盘管均布3组的支撑板,支撑板焊接在上封头内侧;螺旋盘管进出口分别焊接固定在筒体和上封头上;调整每层螺旋盘管束间距20mm~100mm。蒸汽介质从壳程进气口1进入壳体,在盘管束表面冷凝,冷凝液降落经过锥帽聚集到聚液盘3,通过冷凝液回流口12排出;锥帽尺寸比壳程进气口1直径大30mm~50mm,锥帽锥度90°~120°;下封头壳程进气口1接管内伸高出聚液盘最高点30mm~50mm,聚液盘3向侧向冷凝液回流口12水平倾斜3°~10°,聚液盘3是下封头和壳程进气口1接管焊接形成的积液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德邦金属装备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德邦金属装备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0511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