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钻式可折断骨片钉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04155.4 | 申请日: | 2010-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422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24 |
发明(设计)人: | 范存义;阮洪江;刘生和;刘俊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范存义 |
主分类号: | A61B17/86 | 分类号: | A61B17/8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233 上海市宜山路***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钻式可 折断 骨片钉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骨片钉。
(二)背景技术
临床中固定小的骨折块或者关节内骨折常应用克氏针、拉力螺钉和空心螺钉,以及普通骨片钉等。克氏针自身无螺纹,无加压作用,而易造成骨片固定不牢,易松动旋转,易造成骨折片愈合延迟,甚至骨不连;拉力螺钉和空心螺钉虽可起到固定加压作用,但需先在骨片上钻孔,然后进行固定,这样固定的最大危险是易造成骨折片的碎裂,且螺钉钉尾较大,不适用于较小的骨片,以及关节内骨块固定困难;
普通骨片钉正是结合了克氏针和螺钉的优点,在克氏针的基础上加上微小螺纹。然而骨片钉植入后需要剪掉靠近斜面的光滑钉杆,而无自折断设计,且取出时由于尾钉过短,拔出较困难。骨片钉前端无自钻设计,在使用过程中,依靠头部类克氏针式尖端钻孔置入,孔道与骨片钉螺纹直径相同,固定不牢而失去螺纹固定的意义,且长时间磨钻,易致骨折移位。
(三)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骨片钉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钻式可折断骨片钉。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钻式可折断骨片钉,包括钉杆,所述的钉杆上设有螺纹,所述钉杆的前端设有钻头,所述钉杆的后方有平滑尾杆,所述的平滑尾杆和所述的钉杆之间为内凹的折断部。
进一步,所述钉杆的直径大于所述钻头宽度。
进一步,所述的钻头呈现三棱锥形。
进一步,所述平滑尾杆的直径大于所述钉杆的直径。
进一步,所述钉杆的尾部呈现圆台形从而形成膨大的肩部。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钉杆可选用有不同规格的长度、不同的直径,适合于不同部位、不同大小的骨块。通过钻头可进行自钻孔,钻入骨片钉后可在折断部将骨片钉折断。必要时还可在钉杆的尾部的肩部通过垫圈增加肩部的尺寸,便于加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钉杆前端有钻头,可快速钻孔,使用方便;2.钉杆的直径大于钻头宽度,钻头所钻孔道与钉杆螺纹的直径差可使固定牢靠,且钻孔不易致骨折移位;3.可自折断设计的平滑尾杆使用更方便,折断时带螺纹的钉杆所受应力小,不易使骨折移位或固定失效。
(四)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一种自钻式可折断骨片钉,包括钉杆1,所述的钉杆1上设有螺纹,所述钉杆1的前端设有钻头2,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钻头2呈现三棱锥形,所述钉杆1的直径大于所述钻头2宽度。所述钉杆1的后方有平滑尾杆3,所述的平滑尾杆3和所述的钉杆1之间为内凹的折断部4。
所述平滑尾杆3的直径大于所述钉杆1的直径,所述钉杆1的尾部呈现圆台形从而形成膨大的肩部5。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钉杆1可选用有不同规格的长度、不同的直径,适合于不同部位、不同大小的骨块。通过钻头2可进行自钻孔,钻入骨片钉后可在折断部4将骨片钉折断。必要时还可在钉杆的尾部的肩部5通过垫圈增加肩部的尺寸,便于加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范存义,未经范存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0415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儿童诊疗手足固定装置
- 下一篇:一种医用螺钉及螺丝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