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动力试桩力传感器安装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02870.4 | 申请日: | 2010-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138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9 |
发明(设计)人: | 孙雪峰;陈鹭琳;张八芳;蔡振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市工程检测中心有限公司;厦门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3/00 | 分类号: | E02D33/00;E02D5/22;G01L5/00;G01N3/3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许伟 |
地址: | 361004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 试桩力 传感器 安装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动力试桩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动力试桩力传感器安装模具。
背景技术
美国PDI(Pile Dynamics,Inc.)公司研制的PDA(Pile DrivingAnalysis)打桩分析仪是目前国际上应用最广的基桩动力测试分析仪器,其通过安装在桩侧表面的力传感器测试桩身的应变并计算桩身应力。力传感器有位于同一平面的4个接触点,在现场测试时要求力传感器4个接触点平整贴合桩侧表面,同时安装定位孔也要垂直桩侧表面。力传感器安装孔采用专用模具定位,该习用的专用模具9(如图1所示)上设有两个定位孔91、92,采用冲击钻钻孔。PDA打桩分析仪随仪器配发的力传感器模具为平板式、厚度约6mm,在现场使用时有两个缺陷:①该模具为平板式,由于桩侧打磨在平板范围内不可能完全平整,导致该力传感器模具难以贴合桩侧表面,采用该模具钻孔后安装传感器时传感器易受力扭曲变形,当变形超过一定程度后传感器报废;②该模具厚度薄,两个定位孔91、92打孔时不能起到导向的作用,钻孔和桩侧表面难以垂直,导致传感器不易安装、勉强安装传感器受力也不均匀,容易产生扭曲变形。因此采用原仪器配发的力传感器模具安装容易导致力传感器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钻孔和桩侧表面的垂直度高、孔距精度高的动力试桩力传感器安装模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动力试桩力传感器安装模具,它由模具本体和导向柱组成;所述的导向柱垂直固定在模具本体上,形成T形结构,在模具本体上开设两个用于定位钻孔的通孔,一个通孔设置在模具本体的一侧,另一个通孔设置在模具本体的另一侧且该通孔贯穿导向柱和模具本体,该通孔位于导向柱的部分构成导向孔。
所述的模具本体与桩侧表面的接触面上设置多个凸起。
在模具本体与桩侧表面的接触面的四个角上分别设置一凸起。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①本实用新型增加了导向柱,该导向柱提供了更长的导向孔,使得钻头在钻孔时可以紧贴导向孔侧壁,起到导向作用,保证钻孔和桩侧表面的垂直度,避免力传感器受力不均匀而产生变形。
②本实用新型上有两个圆形通孔,两通孔的孔距严格按力传感器的要求的距离(如,76mm)进行加工,保证钻孔后力传感器安装时不会因钻孔间距的变化产生初始内力。
③本实用新型将习用的模具平板式贴合桩侧表面改为四个接触点贴合桩侧表面,降低打磨难度和对打磨平整度的要求,较好的保证了传感器安装平整。
④本实用新型贯穿导向柱的通孔位于相邻两接触点之间,该处模具不贴合桩侧,保证了钻孔时混凝土粉末顺利溢出。
采用该模具定位后再安装力传感器,大大减少力传感器的报废,节省了力传感器的使用量,大大降低了使用成本。本实用新型按照标距为76mm的力传感器进行设计,事实上目前国内的高应变仪器生产厂家所配传感器标距绝大部分仿照美国PDI公司传感器制作,即标距为76mm,因此本实用新型也适用于绝大部分国内高应变试桩力传感器安装。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习用模具结构示意图;
图2-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侧视图、仰视图;
图5、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操作过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动力试桩力传感器安装模具,它由模具本体1和导向柱2组成。
所述的导向柱2垂直固定在模具本体1上,形成T形结构,在模具本体1上开设两个用于定位钻孔的通孔11、12,一个通孔11设置在模具本体1的一侧,另一个通孔12设置在模具本体1的另一侧且该通孔12贯穿导向柱2和模具本体1,该通孔12位于导向柱2的部分构成导向孔21。
在模具本体1与桩侧表面10(如图5所示)的接触面的四个角上分别设置一凸起13。
本实用新型的操作步骤如下:
如图5、图6所示,①采用碗形磨具打磨平整;②采用本模具在打磨位置附近寻找4个接触点贴合桩侧表面的位置;③在模具通孔12内钻孔;④在钻孔内安装膨胀螺丝;⑤模具上下反转采用通孔11和已钻孔锁定;⑥再在通孔12内钻孔;⑦在第二个钻孔内安装膨胀螺丝。经过以上步骤,准备工作已经完成,可以正式安装传感器了。
本实用新型的重点就在于:在模具上设较长的导向孔,在模具本体上设多个凸起。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模具本体上的凸起数量、位置和两个通孔间间距可据需要调整,故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市工程检测中心有限公司;厦门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市工程检测中心有限公司;厦门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0287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绞吸式挖泥船左右操控台布局
- 下一篇:多用途井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