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京胡琴托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202562.1 | 申请日: | 2010-05-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815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2 |
| 发明(设计)人: | 郭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宋从甲 |
| 主分类号: | G10D3/18 | 分类号: | G10D3/18;G10D3/00;G10D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闫立德 |
| 地址: | 062350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京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京胡琴托。
背景技术
京胡是京剧表演艺术中主要的伴奏乐器,传统的京胡演奏时需要京胡的演奏者采取坐姿,将琴筒置在大腿上一手扶琴弦,另一只手拉琴弓,用于震动琴弦并通过琴码震动琴筒上的蛇皮或其它发音膜配合琴筒发出琴音。随着时代的发展,近年来京胡舞台艺术发展迅速,京胡独奏、合奏、与交响乐协奏、个人独奏音乐会等演奏形式日益受到广大京胡爱好者的喜爱。但传统的京胡采取坐姿不适应舞台艺术发展要求;另一方面京胡由于琴筒太轻,手的拇指与虎口担负着向下用力压琴杆的作用,使之加重琴筒与腿部的摩擦,在演奏时不易换把,琴筒容易从腿部脱落,同时导致演奏者的左手长期处于用力下压的状态,影响了演奏者的弓法和指法,再有琴筒直接与腿部接触降低了琴筒震动发音效果,影响了京胡发出的音色和音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京胡琴托,能够起到加重琴筒的作用,解决琴筒直接与腿部接触影响发音不足的问题,使之更适应舞台艺术发展要求,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换把自如,演奏音色和音质好的优点。为此,本实用新型主要由琴筒、琴杆和琴弦所组成,琴托体呈开口的半圆槽形,琴托体下端中部对应琴杆部位设有紧固孔,紧固孔内设有将琴托体与琴杆下端固定为一体的固定螺栓,位于琴码端的琴托体为平面,位于另一端的琴托体设有从上向下的凹形楔槽,琴托体套设在琴筒下端。所述的固定螺栓一端位于紧固孔内,中部与对应的琴托体螺接,另一端位于琴托体外并设有圆形把手。上述结构达到了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能够起到加重琴筒的作用,在演奏时可以解放左手虎口,换把方便。
2、解决琴筒直接与腿部接触影响发音的不足的问题,使之更适应舞台艺术发展要求,琴托的制作保持了原琴筒后端与膝部接触,同时琴筒前端与琴托又保持了一定的空隙,使演奏出来的声音更加圆润、优美、明亮和动听。
3、安装琴托后不但保持了京胡的原有特点,同时为演奏独奏、协奏等舞台大型京胡音乐作品提供了更加抒情、甜美、清脆和华丽的音色,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换把自如,演奏音色和音质好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琴托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案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京胡琴托,主要由琴筒5、琴杆2和琴弦1所组成。琴托体3呈开口的半圆槽形,琴托体下端中部对应琴杆部位设有紧固孔4,紧固孔内设有将琴托体与琴杆下端固定为一体的固定螺栓6。位于琴码7端琴托体为平面,位于另一端的琴托体设有从上向下的凹形楔槽8,琴托体套设在琴筒下端。
所述的固定螺栓一端位于紧固孔内,中部与对应的琴托体螺接,另一端位于琴托体外并设有圆形把手。
本实用新型不需要对传统的京胡进行改进,只需在传统的京胡上使用,使用时,将琴杆下端插入琴托体下端中部的紧固孔内,用固定螺栓拧紧即可。不用时反之卸下即可。
总之,本实用新型能够起到加重琴筒的作用,解决琴筒直接与腿部接触影响发音不足的问题,使之更适应舞台艺术发展要求,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换把自如,演奏音色和音质好的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宋从甲,未经宋从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0256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医疗信息记录装置
- 下一篇:立柱式旋转LED显示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