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连铸用塞棒机构扇形齿调节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01528.2 | 申请日: | 2010-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283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02 |
发明(设计)人: | 张怀忠;陈跃军;姜国才;徐逸飞;马青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疆八一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41/20 | 分类号: | B22D41/20 |
代理公司: | 乌鲁木齐新科联专利代理事务所(有限公司) 65107 | 代理人: | 白志斌 |
地址: | 830022 新疆维吾***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铸用塞棒 机构 扇形 调节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钢铁企业钢水连铸中间包用塞棒机构扇形齿啮合位置调节装置,特别是连铸用塞棒机构扇形齿调节器。
背景技术
连铸浇铸时采用塞棒机构来实现控制钢流(塞棒机构控制塞棒上下运动,达到开闭水口调节钢水流量的目的),增大或减少钢水流量时只需压下或抬起塞棒机构扇形齿的延长杆(俗称压把),但塞棒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塞棒头部会被钢水侵蚀损耗,此时减小钢流需操作的压把位置就会变得很高,不利于操作,现场环境也不允许继续这样操作,因此必须调节机构扇形齿与升降杆啮合的位置。
由于没有调节扇形齿的专用工具,通常使用撬棒尖部卡住升降杆上齿条的齿根,然后抽取压把,再将扇形齿取下调整到合适的啮合点,但操作起来有比较多的不便,同时对连铸生产的顺行带来隐患。主要表现在:
1、用撬棒尖部卡住升降杆上齿条的齿根稳定性差,易滑脱,造成生产事故。
2、用撬棒操作需2-3人配合,浪费人力。
3、用撬棒操作着力点小,但需压起近40Kg塞棒及升降杆、横臂等部件,劳动强度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铸用塞棒机构扇形齿调节器,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调节塞棒机构扇形齿稳定好,安全可靠,减轻劳动强度,省时、省力,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连铸用塞棒机构扇形齿调节器,在长杆状手柄的前端固接着两只相互平行的卡条,两只卡条之间的间距为40-50mm,卡条的厚度与升降杆上齿条的齿间距相配合,在手柄前端两只卡条的下部固接着底面为倾斜面的支撑块。本实用新型在长杆状手柄的前端固接着两只相互平行的卡条,在两只卡条的下部固接着底面为倾斜面的支撑块。两只卡条的厚度与升降杆上齿条的齿间距相配合,可以将卡条插入齿条上任意两齿之间,通过支撑块的倾斜面便于调整高度。将卡条插入齿间,下压手柄到合适位置,即可调节扇形齿与升降杆上齿条的啮合位置。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调节塞棒机构扇形齿的稳定性好,调节准确,安全可靠,避免了生产事故的发生,而且操作简单,省时省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连铸用塞棒机构扇形齿调节器,如图1、图2所示,在长杆状手柄1的前端固接着两只相互平行的卡条2,两只卡条2之间的间距为40-50mm,卡条2的厚度与升降杆上齿条的齿间距相配合,在手柄1前端两只卡条2的下部固接着底面为倾斜面的支撑块3。手柄1的长度为1400-1600mm。支撑块3底面的倾斜方向为沿手柄1轴线由后向前向上倾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疆八一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新疆八一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0152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丝锥夹头
- 下一篇:加厚油管精确进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