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微型超薄锂离子聚合物电池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98675.9 | 申请日: | 2010-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173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9 |
发明(设计)人: | 陈性保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性保 |
主分类号: | H01M10/058 | 分类号: | H01M10/058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红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4 | 代理人: | 黄为 |
地址: | 5108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型 超薄 锂离子 聚合物 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微型超薄锂离子聚合物电池。
背景技术
传统的软包装锂离子聚合物电池,其正极耳是直接将铝带焊接在电池正极板的集流体铝箔上形成,而负极耳也是直接将镍带焊接在电池负极板的集流体铜箔上形成。这种聚合物电池的固有结构加工形式存在下述不足:(1)焊接质量稳定性不易控制,直接影响电池质量;(2)制造成本较高;(3)加工后的电极耳厚度较大,不利于后续组合加工,特别是超薄电池的加工。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的发明人提出了直接利用集流体铝箔和集流体铜箔的延伸部作为电极极耳的新型结构,解决了焊接质量不易控制和电极耳厚度较大的不足,并向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了“一种锂离子聚合物电池”的专利申请(申请号:200920195361.0申请日:2009年9月24日);但该技术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取消了焊接工序,无焊点,对超薄型电池的加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上述技术在聚合物电池的微型化方面,如加工6mm×9mm的微型聚合物电池时,由于正、负极耳设置在同一侧,还存在正、负极耳位置布置困难,加工中容易短路的不足,影响电池的质量,有进一步改进的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体积小、加工方便、质量稳定的微型超薄锂离子聚合物电池。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微型超薄锂离子聚合物电池,包括电池本体,在电池本体外围设有软包装膜,电池本体的电池正极耳和电池负极耳伸出软包装膜外,所述的电池正极耳是由电池正极板的集流体铝箔延伸部和两层塑料带热合而成;所述的电池负极耳是由电池负极板的集流体铜箔延伸部和两层塑料带热合而成;两层塑料带分别位于集流体铝箔延伸部或集流体铜箔延伸部的两边,其中所述的电池正极耳和电池负极耳分别位于电池本体的不同侧边上。
进一步的,上述的微型超薄锂离子聚合物电池中,所述的电池本体为方形,电池正极耳和电池负极耳分别位于电池本体相对的两侧边上;电池正极耳和电池负极耳也可以分别位于电池本体相邻的两侧边上。
上述的微型超薄锂离子聚合物电池中,所述的电池本体的两边还分别设有支承体,该支承体的一边分别与软包装膜固定连接。支承体最好是由电池本体外围软包装膜密封结合部的其中一面膜材向外延伸而成。
上述的微型超薄锂离子聚合物电池中,所述的电池正极耳的长度为3~30mm,宽度为2~30mm;所述的电池负极耳的长度为3~30mm,宽度为2~30mm。
更进一步的,上述的微型超薄锂离子聚合物电池中,所述的电池正极耳和电池负极耳分别与支承体之间粘结连接。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后,由于将电池正极耳和电池负极耳分别设置在电池本体的两边,改变了传统聚合物电池正负极耳均位于同侧的结构特征,解决了微型聚合物电池正负极耳不易设置、加工中容易短路的技术难题,为微型超薄锂离子聚合物电池的加工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技术方案。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中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中A向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俯视图;
图6是图4中B向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俯视图。
图中:电池本体1、软包装膜2、电池正极耳3、电池负极耳4、支承体5。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性保,未经陈性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9867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