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采用压接连接的铜铝过渡连接线夹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97823.5 | 申请日: | 2010-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129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7 |
发明(设计)人: | 张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钛钴新金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02 | 分类号: | H01R4/02;H01R4/32;H01R4/46;H01R4/62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余成俊 |
地址: | 235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接连 过渡 连接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一种电力铜铝设备线夹的制造方法,尤其涉及一种采用爆炸焊接铜铝复合垫套、作为转接件制造的电力铜铝设备线夹。
背景技术:
对于铜铝过渡连接的需求,存在于各个行业领域中,如:电解铝、电解铜、氯碱、石油、化工、电力及输电、变电、电力设备等行业领域。
现以电力及电力设备行业为例:
传统的电力及电力设备行业中,铜铝过渡连接主要是通过铜铝过渡板、铜铝过渡线夹及铜铝接线端子来实现,铜铝过渡板、铜铝过渡线夹及铜铝接线端子铜和铝本身的连接一般采用闪光焊、摩擦焊、钎焊连接法实现,通常,接合面难以实现完全的冶金结合,废品率高、结合强度低、铜材消耗大,容易出现断裂现象,且会导致设备及输变电线路故障率高;可见,铜铝接线线夹依然存在铜消耗量大、制造成本高、工业化程度低、现场使用不方便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弥补已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采用压接连接铜铝过渡连接线夹,解决了铜消耗量大、制造成本高、工业化程度低、现场使用不方便等问题,具有制造工艺独特、操作简单方便、成本低廉等特点,同时确保了现场安装使用的通用性,可进行规模化生产。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采用压接连接的铜铝过渡连接线夹,包括有铝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基板的一端有向内凹陷的弧形沟槽,所述铝基板的下端面上安装有二条或多条铝质或钢质压条,所述铝质、钢质压条的中部分别设有与铝基板相对应的弧形沟槽,所述压条弧形沟槽两侧与铝基板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的铝基板的另一端设有螺栓孔,所述的螺栓孔上、下分别压装有铜铝复合垫套,所述的铜铝复合垫套由爆炸焊接为一体的铜板层、铝板层组成,所述的铜铝复合垫套的中部有翻边冲压形成的套管,所述的铜铝复合垫套的铝板层与铝基板上的螺栓孔内壁贴合,有螺栓穿过铜铝复合垫套中的套管,通过螺帽固定连接;铜铝复合垫套的铜层朝向外侧。
所述的一种采用压接连接的铜铝过渡连接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铜铝复合垫套的铜板层和铝板层的位置可调。
本实用新型采用两爆炸焊接结合的铜铝复合垫套,其本身铜铝之间的过渡链接的一种电力铜铝联接“线夹”,与铝基板整体连接后作为其“铜铝线夹”,不但铜材使用量少、制造成本低、永久不会脱落,而且具有通用性,可进行规模化生产。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铜消耗量小、制造成本低等特点,同时还具有安装使用通用性,制造工艺独特,工业化程度高等特性,可进行规模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3为铜铝复合垫套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采用压接连接的铜铝过渡连接线夹,包括有铝基板1,铝基板1的两侧分别设有对称的向内凹陷的弧形沟槽2,所述铝基板1的下端面上安装有二条或多条铝质或钢质压条3,所述铝质、钢质压条3的中部分别设有与铝基板1相对应的弧形沟槽,所述压条3弧形沟槽两侧与铝基板1之间通过螺栓4固定连接;所述的铝基板1的另一端设有螺栓孔5,所述的螺栓孔5上、下分别压装有铜铝复合垫套6,所述的铜铝复合垫套6由爆炸焊接为一体的铜板层、铝板层组成,所述的铜铝复合垫套6的中部有翻边冲压形成的套管,所述的铜铝复合垫套6的铝板层与铝基板上的螺栓孔5内壁贴合,有螺栓7穿过铜铝复合垫套6中的套管,通过螺帽8固定连接;铜铝复合垫套6的铜层朝向外侧;且铜铝复合垫套6的铜板层和铝板层的位置可调。
实施说明:
首先是铜铝复合垫套的爆炸焊接工艺及母材制造方法:
第一爆炸焊接的主要参数设定:实现金属爆炸焊接的主要条件有以下几方面:“炸药品种、单位面积药量、基板与覆板的安装间隙和安装角、基板与覆板的尺寸参数(主要有板材的厚度、基覆比)以及表面状态”。
1、炸药品种
炸药是爆炸焊的能源,其种类和密度决定爆炸速度。爆速过高,会使撞击角度变小和作用力过大,容易撕裂结合部位;爆速过低,不能维持足够的爆炸角,也不能产生良好结合。
由于爆炸焊接工程中广泛使用2#岩石炸药,为了与实际生产相结合,本项目中炸药也采用粉状铵盐炸药(2#岩石炸药),其密度ρ=0.53~0.6g/cm3,爆速2200m/s~2600m/s。
2、单位面积药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钛钴新金属有限公司,未经安徽钛钴新金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9782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插座
- 下一篇:一种射频天馈线接头保护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