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增压器排气管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196184.0 | 申请日: | 2010-04-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795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2 |
| 发明(设计)人: | 刘庆;王钦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2B37/00 | 分类号: | F02B37/00;F02B39/00;F16F15/00 |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张小虹 |
| 地址: | 241009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增压 排气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动机排气管,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增压器排气管。
背景技术
目前涡轮增压器在车用发动机上的应用已经越来越普及。涡轮增压器安装到发动机的排气歧管上,形成悬伸机构。发动机运转时,增压器震动很大,易损坏增压器部件和排气歧管。为减小振动,通常需要设置一个增压器支架以支撑和固定增压器,减小其振动。因此需要为增压器配备一个支架,需额外增加零件成本,同时又增加了布置难度,和装配工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增压器排气管,其目的集成增压器支架的功能,降低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增压器排气管,在排气管的两端设有第一法兰、第二法兰和第三法兰,所述的第一法兰与增压器涡轮机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二法兰与排气后处理系统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三法兰与曲轴箱固定连接。
所述的第三法兰靠近增压器一端。
所述的第一法兰通过螺栓与增压器涡轮机连接,之间设有垫片。
所述的第二法兰通过螺栓与排气后处理系统连接,之间设有垫片。
所述的第三法兰通过螺栓与曲轴箱固定连接。
在排气管管壁、第二法兰和第三法兰上设有加强筋。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种增压器排气管集成了增压器支架的功能,减少了发动机零件数量,简化布置,减少装配步骤,降低了发动机的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说明书各幅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
1、第一法兰,2、第二法兰,3、第三法兰,4、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制造工艺及操作使用方法等,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
为了解决在本说明书背景技术部分所述的目前公知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克服其缺陷,实现集成增压器支架的功能,降低成本。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这种增压器排气管,在排气管的两端设有第一法兰1、第二法兰2和第三法兰3,所述的第一法兰1与增压器涡轮机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二法兰2与排气后处理系统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三法兰3与曲轴箱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了集成增压器支架的功能,减少了发动机零件,降低了成本。
如图1所示,所述的第三法兰3靠近增压器一端。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第三法兰3靠近增压器一端,这样可以更好地发挥支架的性能,减小了振动。
如图1所示,所述的第一法兰1通过螺栓与增压器涡轮机连接,之间设有垫片。
所述的第二法兰2通过螺栓与排气后处理系统连接,之间设有垫片。
所述的第三法兰3通过螺栓与曲轴箱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样的排气管即可以引导废气,第一法兰1连接到增压器涡轮机,第二法兰2连接到排放后处理系统,又可以将整个排气管作为一个支架,支撑和固定增压器,之间都设有垫片可以起到密封作用。
如图1所示,在排气管管壁、第二法兰2和第三法兰3上设有加强筋4。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增强排气管的强度和刚性。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着明显的区别,具备了实质性的特点,并在技术上取得了进步,值得在工业上推广和应用,所以,本实用新型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9618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油管旋转往复抽油泵
- 下一篇:对开式电控气动防夹风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