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轮胎胶囊成型鼓有效
| 申请号: | 201020194950.X | 申请日: | 2010-05-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775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2 |
| 发明(设计)人: | 卢青;陈凤秋;何海杨;毛建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中策橡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D30/24 | 分类号: | B29D30/24 |
| 代理公司: | 杭州丰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4 | 代理人: | 王从友 |
| 地址: | 310008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轮胎 胶囊 成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胶囊成型鼓,属于轮胎生产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胶囊成型鼓扇形块的啮合形式为尖齿形如图1。扇形块收缩时,子口的直径和扇形块直径的曲率一致见图2。在扩张状态下,子口的直径和扇形块直径的曲率不一致见图3。它所带来的问题是:有部分钢丝帘线压不住、胎圈漂移,造成胎胚子口多棱形、不圆滑。并且随着轮胎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子口结构不断增强,在现有胶囊成型鼓生产的胎胚帘线锁不住、胎圈漂移现象更加严重,从而造成成品胎实鼓现象很普遍,严重影响轮胎质量。所以改进现有成型鼓扇形块的啮合形式迫在眉睫。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胶囊成型鼓扇形块啮合形式所带来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胶囊成型鼓,该新胶囊成型鼓解决了成品胎由于帘线受力不均匀产生的子口泡、实鼓现象,大大提高了轮胎的使用寿命。
为了实现上述的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轮胎胶囊成型鼓,该胶囊成型鼓包括胶囊体和扇形环,扇形环由多个扇形块相互啮合构成,多个扇形块之间的啮合采用矩形齿啮合,扇形块与其他扇形块啮合一端为矩形齿,另一端为矩形槽,矩形槽的长度大于矩形齿的长度。
作为进一步改进,上述的矩形齿为2~4个,矩形齿分别由中齿和边齿构成,矩形槽与矩形齿等数,矩形槽分别中槽和边槽构成,中齿与下一块扇形块的中槽相啮合,边齿与下一块扇形块的边槽相啮合。
作为进一步改进,上述的矩形齿由两个中齿和一个边齿构成,矩形槽由两个中槽和一个边槽构成。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新的轮胎胶囊成型鼓扇形块的啮合形式为矩形,在扩张状态下,子口的直径和扇形块直径的曲率一致,子口所有部件包括钢丝帘线受同等压力,没有帘线压不着现象,成型胎胚子口圆滑、坚实,从而解决了成品胎由于帘线受力不均匀产生的子口泡、实鼓现象,大大提高了轮胎的使用寿命。采用新胶囊成型鼓安装在多台成型机上,成型规格为12.00R20的轮胎。胎胚子口圆滑、密实,没有发现多棱形现象,出现子口泡的比例由原来70%下降到30%。成品轮胎经断面解剖,没有发现帘线锁不住、胎圈漂移现象,在充气状态也没有发现实鼓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胶囊成型鼓扇形块的啮合形式的平面展开示意图。
图2为现有胶囊成型鼓扇形块收缩时,子口的直径和扇形块直径的曲率的示意图。
图3为现有胶囊成型鼓在扩张状态下,子口的直径和扇形块直径的曲率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胶囊成型鼓扇形块的啮合形式的平面展开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胶囊成型鼓扇形块在扩张状态下,子口的直径和扇形块直径的曲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一个详细的说明。
一种轮胎胶囊成型鼓,该胶囊成型鼓包括胶囊体和扇形环,扇形环由20个扇形块相互啮合构成,20个扇形块之间的啮合采用矩形齿啮合。如图4所示,扇形块与其他扇形块啮合一端为矩形齿1,另一端为矩形槽2,矩形槽2的长度大于矩形齿1的长度。矩形齿1由两个中齿3和一个边齿4构成,矩形槽2由两个中槽5和一个边槽6构成,中齿3与下一块扇形块的中槽5相啮合,边齿4与下一块扇形块的边槽6相啮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中策橡胶有限公司,未经杭州中策橡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9495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绝对位置测量数显卡尺
- 下一篇:对地电缆接头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