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塑料双壁缠绕波纹管成型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194616.4 | 申请日: | 2010-05-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775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2 |
| 发明(设计)人: | 杨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荣 |
| 主分类号: | B29C53/00 | 分类号: | B29C53/00;B29C53/30 |
| 代理公司: | 山西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 14100 | 代理人: | 张彩琴;任林芳 |
| 地址: | 044000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塑料 缠绕 波纹管 成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塑料双壁波纹管成型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塑料双壁缠绕波纹管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塑料管因重量轻、耐腐蚀、流阻小、施工方便、使用寿命长等一系列优越性能,正逐步替代铸铁管、水泥管等传统管材。
现有的塑料双壁波纹管有两种成型方式,一为模吸式成型方式,一为钢带支撑缠绕式成型方式。
模吸式成型比较适合小口径塑料双壁波纹管的成型,其优势很多,但是生产大口径的管时,口径调整困难,需要更换昂贵的模具,设备庞大复杂,投入成本高。
而钢带支撑缠绕式成型方式所得钢带缠绕管,由于钢带与塑料的热收缩比不一样,容易造成钢带与塑料剥离现象,使管子内外壁分离,影响产品质量和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塑料双壁波纹管的波纹成型方式,模吸式成型方式不适合大口径管材的生产,钢带支撑缠绕式成型方式的产品质量和使用寿命不稳定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塑料双壁缠绕波纹管成型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塑料双壁缠绕波纹管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隆起缠绕装置,所述的隆起缠绕装置包括圆形棍组,圆形棍组由均布排列成一个圆的若干等径的、可独立同向等速转动的圆形棍组成,圆形棍组的外切圆与塑料双壁缠绕波纹管的内径匹配,圆形棍组的后半部分布置有形成隆起的螺旋形轨迹的若干支撑轮,圆形棍组后半部分的外部设置有外模头,圆形棍组前半部分的内部设置有内模头。
支撑轮逐个圆形棍安装或者间隔若干个圆形棍安装。支撑轮的的截面为正方形、矩形、倒角的矩形、椭圆形、三角形、圆弧形或半圆形。
圆形棍由同心的前、后支架支撑,前、后支架中心处设置中心支撑轴,中心支承轴前端与前支架通过螺丝固定,中心支承轴后端固定于后底座上,后支架与中心支承轴之间留有间隙,后支架与后底座之间也留有间隙,后支架底部固定有支架调整杆,支架调整杆连接丝杆螺母。
本实用新型将塑料双壁缠绕波纹管外壁的波纹隆起缠绕及内壁的筒体卷制复合成同一工序完成。经高温塑化的塑料片材,外层塑料片材通过旋转缠绕装置,由支撑轮隆起螺旋缠绕成波纹管,内层塑料片材由均匀分布的圆形棍缠绕成塑料圆管,隆起螺旋管和圆管复合为塑料双壁缠绕波纹管。更换不同直径的旋转隆起缠绕装置,可生产不同直径的塑料双壁缠绕波纹管。本实用新型所成型的塑料双壁缠绕波纹管是一种新型输送管道,内壁由塑料带缠绕的圆管构成,外壁由塑料带缠绕隆起的波纹管构成。
塑料缠绕隆起波纹管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输送管的整体性能。而波纹隆起成型,是整个塑料双壁缠绕隆起波纹管制造中的关键工序,波纹成型是通过旋转隆起缠绕工序来完成的,缠绕成型后它直接影响着塑料双壁缠绕波纹管的环刚度,对整个塑料波纹管有着重要的影响。塑料双壁缠绕隆起波纹管其特点是环刚度高、耐腐蚀、使用寿命长,重量轻、铺设施工方便。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塑料管制造领域,可以不借助支撑钢带,无支撑自动成型,而成形塑料双壁缠绕波纹管,利于降低塑料管的生产成本。经试验,该结构成型设备生产的波纹管,环刚度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提高了塑料双壁波纹管的生产效率,缩短了加工周期,投入设备大幅度减少,有效降低了塑料双壁波纹管的制造成本。为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条件,满足了国家经济建设高速发展的需要。
附图说明
图1为塑料双壁缠绕波纹管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A剖面图
图4为设有圆弧形支撑轮的圆形棍示意图
图5为设有三角形支撑轮的圆形棍示意图
图6为设有梯形支撑轮的圆形棍示意图
图7为设有矩形支撑轮的圆形辊示意图
图中:1-内壁,2-外壁,3-圆形棍,4-圆弧形支撑轮,5-前支架,6-动力传输装置,7-旋转机构,8-固定座,9-水平调整螺栓,10-内模头,11-外模头,12-后支架,13-三角形支撑轮,14-梯形支撑轮,15-矩形支撑轮,16-支架调整杆,17-丝杠螺母,18-中心支承轴,19-后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塑料双壁波纹管缠绕设备,如图2、图3所示。该设备由隆起缠绕装置、前、后支架、动力传输装置、旋转机构、螺旋调整部分组成。具体结构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荣,未经杨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9461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橡皮滚筒偏心套偏转角度的自动控制装置
- 下一篇:新型鸭头鼻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