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太阳能光电模块的组合式散热器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193681.5 | 申请日: | 2010-05-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328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02 |
| 发明(设计)人: | 饶振奇;何信威;施铭铨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聚力电机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L31/052 | 分类号: | H01L31/052 |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马明渡 |
| 地址: | 215152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太阳能 光电 模块 组合式 散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太阳能光电模块的相关结构,特别是指太阳能光电模块的散热器采用组合式结构的创新设计。
背景技术
太阳能由于具有环保、永续、清洁、减碳等优点,因此对于光照充足的地区(如太空向阳区、海洋、海岸、空旷岩地...等)而言,太阳能被视为一种良好能源,且目前随着世界各国对于环保的重视,以及化石能源的供给衰退,各国均积极发展太阳能科技。
就目前的太阳能发电设备的结构而言,过高的温度对于太阳能光电模块工作效能是不利的,如果能将发电操作温度(指太阳能光电板的温度)降低至50℃,就可提升太阳能电池的性能达10%,如此可让现有的太阳能模块产生相当大的增值(Value Added)效益,此一论点目前已为相关业界所认同。
基于上述结论,在太阳能光电模块结构设计上,组配适当的散热器是有其必要性的;然而,目前所述散热器的现有结构仍旧存在下述问题与缺弊:
太阳能光电模块的通常设计呈具有宽扩长宽面积约1.2公尺×0.9公尺的板片状结构,而其散热器的现有结构,亦是依据太阳能光电模块的长宽面积规格而设成一板片状;但如此一来,散热器的中间区段往往容易呈现疲软曲变的形态,无法获得较为平整稳固的成品结构。
再者,由于太阳能光电模块是一种对于耐久度、使用寿命要求相当严苛的产品,因此对于其散热器的结构质量要求同样是相当苛求谨慎的,如此可想而知的是,其板片状的散热器无论是在生产过程中或者是与太阳能光电模块相组立整合过程中,一旦发现该散热器的任何部位有瑕疵不良、刮损破裂、变形等问题,该散热器将必须整体报废,因为该散热器是单一板片状结构,根本无法作局部性更换,如此显然将造成资源浪费、成本徒增的问题与缺弊。
除此之外,现有太阳能光电模块的散热器呈单一板片状的结构设计,由于散热器的局部区块通常必须留设一透空部位以供组装一电控模块,如此一来,造成现有太阳能光电模块的散热器于挤出成型后,尚必须再经过一道后制切割加工以形成所述透空部位;但是,所述散热器于切割加工过程中,显然存在增加损坏变形机率、不良率的隐患,且生产过程也因此而延宕、效率降低。
因此,针对上述现有太阳能光电模块散热器结构所存在的问题,如何开发一种更具理想实用性的创新结构,实为使用者所企盼,亦为相关业者须努力研发突破的目标及方向。
有鉴于此,发明人本于多年从事相关产品的制造开发与设计经验,针对上述目标,详加设计与审慎评估后,终得一确具实用性的本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太阳能光电模块的组合式散热器,其目的在于针对现有太阳能光电模块的散热器呈单一板片状设计而存在容易曲变而欠缺平整稳固性,以及无法局部更换,造成资源浪费、成本徒增等问题加以改良突破。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太阳能光电模块的组合式散热器,所述组合式散热器结合于太阳能光电模块的散热面;该组合式散热器包括:复数个单元散热板,各单元散热板包括一太阳能光电模块结合侧、一上端部、一下端部、多个散热体以及用以组合各单元散热板的并靠侧;嵌合定位结构,设于各单元散热板的并靠侧,由能够相互嵌卡配合定位的公型嵌合定位部以及母型嵌合定位部构成;各单元散热板通过所述嵌合定位结构相互并靠组合定位构成所述组合式散热器。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
1、上述方案中,所述单元散热板的散热体由间隔排列的凸状鳍片构成。
2、上述方案中,所述嵌合定位结构的公、母型嵌合定位部采用T形条与T形沟槽、鸠尾形条与鸠尾形沟槽、圆头柱形条与圆头柱形沟槽中任一种组合。
3、上述方案中,所述单元散热板的上、下端部组合定位有补强端板。
4、上述方案中,所述补强端板开设有穿透孔。
5、上述方案中,所述补强端板设有螺栓穿孔,所述单元散热板的上、下端部相对应处则设有螺孔,通过螺栓穿组所述螺栓穿孔并锁付于该螺孔而令补强端板的组合状态获得定位。
6、上述方案中,所述单元散热板为三组并靠组合实施状态时,位于中间位置的该单元散热板的上端部或下端部,较两旁位置的二单元散热板上端部或下端部内缩,进而界定形成有一内凹状的电控模块装设空间。
7、上述方案中,所述嵌合定位结构部位的厚度大于各单元散热板的板壁厚度。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及优点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聚力电机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聚力电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9368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31-00 对红外辐射、光、较短波长的电磁辐射,或微粒辐射敏感的,并且专门适用于把这样的辐射能转换为电能的,或者专门适用于通过这样的辐射进行电能控制的半导体器件;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这些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
H01L31-02 .零部件
H01L31-0248 .以其半导体本体为特征的
H01L31-04 .用作转换器件的
H01L31-08 .其中的辐射控制通过该器件的电流的,例如光敏电阻器
H01L31-12 .与如在一个共用衬底内或其上形成的,一个或多个电光源,如场致发光光源在结构上相连的,并与其电光源在电气上或光学上相耦合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