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全自动装盒机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92829.3 | 申请日: | 2010-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216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26 |
发明(设计)人: | 马亚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康颂包装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B21/14 | 分类号: | B65B21/14;B65B35/46;B65B35/44;B65B61/20;B65B35/36;B65B63/04;B65B43/26;B65B43/54;B65B51/10;B65B61/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323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全自动 装盒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一种全自动装盒机,涉及的是包装机械技术领域,应用于产品的排量和装盒。
背景技术
目前,许多产品经常需要在产品外包装纸盒,用以方便运输和产品的美观程度,增加产品销售,许多企业对产品的纸盒包装,一般采用人工的方法,将产品装入纸盒中,在相对批量时,这就需要大量的人力才能完成,劳动力成本很高,包装效率十分低下,难以适应现代化生产的要求。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产品的纸盒包装往往采用包装机械代替人工进行机械包装,在不同的功能机构中,存在着不同的缺陷,主要有:
由于印刷的包装盒为折叠式,完成折叠成纸片的包装盒扩张,仍需用人工进行装瓶时必须的前道工序,包装盒扩张的效率仍然不高,不能完全实现机械化包装,从而无法使产品的包装从产品排量后快速装入包装纸盒;而且对于不用的纸盒的装盒的调正困难,适应性差,一般都用单一装盒的装盒机,对于配置不同的纸盒装盒机,投资成本高,十分不经济。
由于目前的推瓶,采用滑块丝杆机构,通过丝杆推动滑块在滑轨上作往复运动,磨损严重,噪音大,机构的精度大打折扣,直接影响了包装机的使用寿命;
总体来说,由于各种包装机的不同功能和存在的缺陷,制约了产品包装从排量到装盒的全自动化过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设计一种包装产量和质量适应自动化生产流水线的一种从产品的排量、包装盒扩张、装盒、包装盒压盖、检测为一体,快速包装的一种全自动装盒机。其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包括转盘装置、料仓输送链、进瓶机构、折纸机构、开盒机构、伺服进瓶机构、开夹放盒装置、纸盒输送链、打码器、封盒装置、装盒整形机构、剔废装置在内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整机全部安装在机架上,机架前面左侧设有料仓输送链,料仓输送链上间隔固定有料仓,每个料仓下面装有开夹放纸装置,开夹放纸装置与伺服进瓶机构的推杆相触;料仓输送链与转盘装置结合处的上方设有进瓶机构,料仓输送链上端的机架上方的料仓输送链外侧和纸盒输送链外侧的机架上分别固定有能夹住需包装的玻璃瓶进入纸盒的伺服进瓶机构;固定在机架上的折纸机构设在料仓输送链与纸盒输送链之间的折纸机构右侧的纸盒输送链上方设有开盒机构,纸盒仓与开盒机构相抵,纸盒输送链中间设有伸出料仓的可调节宽度定位纸盒夹齿,纸盒输送链右端的机架上固定有剔废装置,纸盒输送链输出端两侧设有由同步带组成传动链的装盒整形机构,装盒整形机构左侧方向的纸盒输送链两侧设有封盒装置,封盒装置的左侧的一边固定有打码器,打码器左边的纸盒输送链两侧设有纸盒耳环折叠机构;整理进瓶的转盘装置与料仓输送链齐平,纸盒输送链与料仓输送链齐平,由电脑程序控 制各运动部位,配有的气缸、传感器、伺服电机,传动链电机,实现全自动操作过程。
实施该技术后的明显效果是:首先是克服了上述缺陷,由于纸盒输送链中间设有定位纸盒夹齿距离是可调节的,用以适用不同包装纸盒,适用多种纸盒的快速装盒,节约了固定资产的投入。同时,纸盒的装盒的调正方便,适应性强。能使产品的包装从产品排量后快速装入包装纸盒;包装效率高,包装的合格率在98%以上,可与生产产品的流水线配套,实现了全自动化装瓶和纸盒包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1-转盘装置、2-料仓输送链、3-进瓶机构、4-折纸机构、5-开盒机构、6-伺服进瓶机构、7-开夹放纸装置、8-纸盒仓、9-纸盒输送链、9-1-纸盒夹齿、10-纸盒耳环折叠机构、10-1-压盖部件、11-打码器、12-封盒装置、13-装盒整形机构、14-剔废装置、15-玻璃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以10瓶装盒机为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康颂包装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康颂包装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9282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