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管束式换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020192524.2 | 申请日: | 2010-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069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2 |
发明(设计)人: | 张朝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新紫继换热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1/04 | 分类号: | F28D1/04;F28F2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2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管束 换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热交换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管束式换热器。
背景技术
管束式换热器属于目前常用的换热设备,主要由外壳、换热管束及固定换热管束的隔板组成,换热管束直接与外壳上的接头连接,换热管束易被工件或其他物品碰伤。现有换热器主体部分换热管束大多由石墨、陶瓷、玻璃等非金属材料以及不锈钢、钛、钽、锆等金属材料制成,其中石墨、陶瓷、玻璃等材料制造的换热器存在易碎、体积大、导热差等缺点;而钛、钽、锆等金属材料制造的换热器价格过于昂贵,使用成本相对较高;而不锈钢则难耐许多腐蚀性介质,易产生晶间腐蚀,使用寿命不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换热器存在的诸多不足,提供一种热传导性能优异、换热器材料化学稳定性及冷热稳定性好,且连接焊缝处不存在微渗漏的新型换热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新型换热器包括设有散热孔的外壳及由一定数量换热管束组成的换热管束群,所述外壳内焊接有十字支撑架及PP或PVDF材质的隔板,所述隔板上均匀分布与换热管束数量相应的小孔,换热管束穿过小孔被固定且互不接触,换热管束群两端通过防护套与外壳顶部的两个接头连接,接头与外部管道连接。
所述外壳上的散热孔口径为50~70mm,孔与孔之间距离为10~30mm。防护套套在换热器管束群上,将管束群及接头紧固在一起;隔板起到固定换热器管束并使换热器管束均匀分布、互不接触的作用;隔板及十字支撑架和换热器外壳焊接在一起,可对换热器外壳结构起支撑和加强的作用。
所述外壳上的两个接头可以是法兰式密封或活接式密封,其中法兰式密封固定在换热器顶部挂板上,活接式密封伸出挂板一截;两种接头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使用,当整个换热器沉浸在槽液液面以下时,必须采用活接式密封接头,以防槽液渗漏入换热器管束中。
所述换热管束材质采用FEP、PFA、PTFA或PVDF中的任一种,管束口径可选用3.5mm、4.5mm、5mm、6mm、8mm中的任一种,换热管束数量一般采用37、61、91、127、169、217中的一种。
所述防护套为FEP热缩管防护套,起到紧固换热管束群、便于其与接头连接,且能防止换热器管束被工件或其他物品碰伤。
所述外壳上端为挂板,挂板四周设有固定孔,用于将换热器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优势为:
1、本实用新型换热器采用毛细管束的形式,可以显著增大换热器与槽内溶液的接触面积;换热器管束采用先进的粉末冶金工艺烧结而成,具有管壁薄的特点,显著提高了热传导的速度,从而使热传导性能更加优异。
2、在换热器管束群与接头之间设有FEP热缩管防护套,既起到了紧固换热管束群、便于其与接头连接的作用,又能防止换热器管束被工件或其他物品碰伤。
3、本实用新型采用先进的焊接工艺使换热器隔板与管束之间的连接焊缝抗压强度达到1.5MPa,解决了传统换热器制作中因连接焊缝处存在微渗漏而需要安装漏管的问题。
4、换热管束材质采用FEP、PFA、PTFA或PVDF中的任一种,以上材料属化学惰性材料,具有极强的化学稳定性和冷热稳定性,适用工作温度范围为-150~200℃,除高温下的氟、熔融态碱金属、三氟化氯、六氟化铀、全氟煤油外,几乎可以在其他所有介质中工作,在强腐蚀介质中其使用寿命是不锈钢的20至30倍;此外,由于以上材质不含光敏基因,而具还有优异的耐大气老化性。
5、由于换热管束材质具有良好的绕曲性,可以根据需要将换热器管束制作成W型、L型、U型、O型等多种形式的换热器,既提高了单位体积内的换热面积,又能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壳体结构示意图
1、挂板;2、固定孔;3、散热孔,4、接头。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示意图
4、接头;5、防护套;6、隔板;7、换热管束;8、十字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易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参考图1、图2所示:新型换热器包括设有散热孔3的外壳及由一定数量换热管束7组成的换热管束群,换热器外壳上端为挂板1,挂板四周设有固定孔2,用于将换热器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新紫继换热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南新紫继换热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9252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