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超声波生物优化处理的频率控制系统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191853.5 | 申请日: | 2010-05-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330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7 |
| 发明(设计)人: | 屈百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 主分类号: | C12M1/42 | 分类号: | C12M1/42;C12M1/36;C12M1/3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4122 江苏省无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超声波 生物 优化 处理 频率 控制系统 | ||
1.一种超声波生物优化处理的频率控制系统,其特征是:系统由操控终端(1)、超声波电力产生环节(2)装置、换能执行环节(3)器件、处理槽罐紫外线检测环节(4)和检测信号转换环节(5)装置组成;操控终端(1)通过控制、反馈信号线路连接到宽频域超声波电力产生环节(2),超声波电力产生环节(2)通过电力电缆,连接到处理槽罐内的换能执行环节(3);处理槽罐紫外线检测环节(4)配置处的检测信号转换环节(5),通过前述电力电缆的附带屏蔽芯线,连接到超声波电力产生环节(2)的对应转接端子,以与送向操控终端(1)的反馈信号线连接;处理槽罐作为生物处理流程的核心环节,其原处理液从其下底中心的管路入口流入,生成处理液经其侧壁上部的出口管路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波生物优化处理的频率控制系统,其特征是:操控终端(1)包括总控、显示及运行参数设置功能环节和扫频模式与功率给定环节(12),总控、显示及运行参数设置功能环节(11)由上位机PC构成,扫频模式与功率给定环节(12)由配置在超声波电力产生环节(2)上的操作执行单元构成;超声波电力产生环节(2)由超声波电源装置构成;换能执行环节(3)由换能器-变幅杆-工具头振子结构构成;处理槽罐紫外线检测环节(4)由配置在处理槽罐上的紫外线发射、接收对管构成;检测信号转换环节(5)由低噪声、高输入阻抗运放的比较、放大电路结构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声波生物优化处理的频率控制系统,其特征是:超声波电力产生环节(2)装置由超声波信号发生环节(a)、隔离驱动环节(b)、功率放大环节(c)、功率、频率匹配环节(d)和功率、频率控制环节(e)组成;超声波信号发生环节(a),通过单片机MCU及其外围电路结构,产生所需频率正弦波信号;隔离驱动环节(b),通过专用IGBT或MOSFEET驱动芯片及其外围电路结构,实现所需频率正弦波包络及相应于所需功率占空比的PWM功率驱动信号;功率放大环节(c),通过IGBT或MOSFEET器件及其电路结构,实现PWM驱动下的直流-交流电力逆变;功率、频率匹配环节(d),通过电感耦合及其电路结构,实现将PWM交流电力与换能器的谐振匹配,同时取得功率、频率反馈信号;功率、频率控制环节(e),通过反馈信号处理电路、锁相环路,实现对设定功率、频率的跟踪、锁定和控制。
4.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声波生物优化处理的频率控制系统,其特征是:最终实现超声波换能执行环节(3)的工作面,是换能器-变幅杆-工具头振子结构的换能器振子端面(31),置于处理槽罐的中心偏上部位;超声波电力输出线(32),将超声波电力产生环节(2)的电力输出端子与超声波换能执行环节(3)的换能器电力输入端子连接,将超声波电力产生环节(2)产生的超声波电力送给换能器;处理槽罐(41)作为处理液(42)的承载容器,可以是封闭式盒槽罐,也可以通过下底和侧壁分别装配入液管和出液管,使其中的处理液(42)匀速流动;处理槽罐(41)的左侧和右侧,分别安装紫外线发射器(43)和装有紫外线接收器(45)的检测信号转换环节(5),并使紫外线发射器(43)和紫外线接收器(45)头面相对,两器件的光轴心线穿过换能器振子端面(31)中心线下方,距离换能器振子端面(31)一个端面半径长度;紫外线发射器(43)通过紫外线发射驱动线(44)连接到检测信号转换环节(5);检测信号反馈线(51)连接检测信号转换环节(5)与操控终端(1)的上位机PC,将检测信号转换环节(5)输出的超声波处理效率反馈信号送给总控、显示及运行参数设置功能环节(11)。
5.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声波生物优化处理的频率控制系统,其特征是:在检测信号转换环节(5)中,紫外线发射管(LED)与紫外线发射管限流保护电阻(Re)串联,按正向跨接在电路工作电源(E)正极与地之间;紫外线接收管(Dr1)与紫外线接收器桥臂平衡电阻(R2)串连,紫外线接收管(Dr2)与紫外线接收器桥臂平衡电阻(R1)串连,以此构成的紫外线接收器的两桥臂;在两桥臂的一端,紫外线接收管(Dr1)与紫外线接收器桥臂平衡电阻(R1)连接;在两桥臂的另一端,紫外线接收管(Dr2)与紫外线接收器桥臂平衡电阻(R2)连接;两端连接点按正向跨接在电路工作电源E正极与地之间;两桥臂两侧的x 点和y点分别连接到运算放大器(A)的同相输入端和反相输入端;运算放大器静态偏流电阻(R)跨接在电路工作电源(E)正极与运算放大器A的反相输入端之间,运算放大器反馈(Rf)电阻跨接在运算放大器(A)的输出端与反相输入端之间;在操控终端(1)内PC机的总线扩展槽中,插入具有模数转换、处理和数据通讯功能的A/D板(AD);运算放大器(A)的输出端,通过检测信号反馈线(51),以双端输入方式,连接到操控终端(1)内A/D板(AD)的模拟输入端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91853.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超薄模具斩刀
- 下一篇:柠檬酸发酵罐半气升式机械搅拌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