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次性空气灌肠复位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91743.9 | 申请日: | 2010-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759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2 |
发明(设计)人: | 刘春远;张爱红;刘希杰;潘玉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春远 |
主分类号: | A61B17/00 | 分类号: | A61B17/00;A61M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6600 山东省滨***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次性 空气 灌肠 复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一次性医疗器械,特别是一种灌肠器械。
背景技术
肠套叠是一种发生于婴幼儿的常见疾病,回肠自回盲瓣套入盲肠,肠道受压缺血,如不及时医治很容易导致肠壁缺血坏死。该病除少数需要手术治疗外绝大多数可通过向大肠内鼓气,借助气体产生的压力将套叠的肠管推回原位。然而目前缺少一种简便实用的空气灌肠复位装置,小儿外科医师多是利用尿管和血压计自己临时组装,其缺点除了很不方便,延误治疗时间外,也无法有效避免肛门漏气,导致肠道内气压不能有效维持,从而影响复位效果和对结果的准确判断;灌肠复位后残余气体不能及时方便排出导致患儿腹胀不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一次性空气灌肠复位器,以提高灌肠复位效果。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次性空气灌肠复位器,它有灌肠通道管,灌肠通道管外端与四通阀的一个端口连通在一起、内端封闭,灌肠通道管靠近内端的侧面有侧孔,靠近侧孔的灌肠通道管外面有肛门内气囊,靠近外端的灌肠通道管外面有锥形的外部气囊,连通在四通阀的另一个端口上的气囊气管进入灌肠通道管且末端封闭,气囊气管上分别有与肛门内气裳、外部气囊相通的气孔,四通阀的第三端口与单向球囊的出口端相连通,四通阀的第四端口为排气端口,在所述的灌肠通道管上还连通有三通连接管,气压表连通在三通连接管上。
采用上述结构的灌肠复位器,既可以有效防止灌肠时肛门漏气,提高治疗效果和成功率;又可以避免患儿灌肠后腹胀不适。属于一次性成品,使用安全、方便,既给临床医师节省了临时组装的时间,操作省时省力,同时又给患儿降低了肠道坏死和再手术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
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之一次性空气灌肠复位器,它有灌肠通道管9,灌肠通道管外端与四通阀8的一个端口连通在一起、内端封闭,灌肠通道管靠近内端的侧面有侧孔1,靠近侧孔的灌肠通道管外面有肛门内气囊2,靠近外端的灌肠通道管外面有锥形的外部气囊10,连通在四通阀的另一个端口上的气囊气管4进入灌肠通道管且末端封闭,气囊气管上分别有与肛门内气囊、外部气囊相通的气孔3,四通阀的第三端口与单向球裳5的出口端相连通,四通阀的第四端口为排气端口11,在所述的灌肠通道管9上还连通有三通连接管6,气压表7连通在三通连接管上。
所述的四通阀、单向球囊采用现有的对应产品。气囊气管进入灌肠通道管的部分可与灌肠通道管制成一体,或者是在灌肠通道管的管壁内有空腔与外面的气囊气管相通。
使用时,在两气囊、灌肠通道管等的外表面涂抹石蜡油,然后使灌肠通道管的内端在前,将灌肠通道管慢慢插入患儿肛门内,使外部球囊(10)紧贴肛门外缘。首先,通过旋转四通阀上的控制手柄,使单向球囊5与气囊气管4相通,挤压单向球囊,通过气囊气管向两气囊内充气,两气囊鼓起封堵肛门;然后旋转四通阀上的控制手柄,使单向球囊与灌肠通道管相通,挤压单向球囊,向大肠内充气,同时注意观察气压表7的数值一般不宜超过120mmHg,若气压表数值突然减小,则表明套叠肠管已复位,梗阻解除;此后,最后一次旋转四通阀上的控制手柄,使气囊气管4和排气端口相通,排出两气囊内的气体,慢慢将灌肠器自肛门抽出即可。四通阀每次仅允许两个端口相通,且是相邻的两个呈90度夹角的端口。显然,四通阀上的四个端口与各管的连接应符合上述使用要求。
两气囊间的距离为4-5cm;肛门内气囊距灌肠通道管内端的距离约为6-8cm。两气囊的外径在3.5cm左右,气囊气管内径约为1mm,灌肠通道管内径在1-1.5cm之间。各管以及单向球囊可采用硅胶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春远,未经刘春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9174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椎板单开门撑开器
- 下一篇:弹性气囊模拟胸膜腔测量胸腔积液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