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偏磨抽油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91642.1 | 申请日: | 2010-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715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15 |
发明(设计)人: | 高冬岩;杜海军;樊明新;陈建伟;陈洪强;贾乐全;张金平;段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冬岩 |
主分类号: | E21B17/10 | 分类号: | E21B17/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7051 山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偏磨抽油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工业的采油设备,特别是一种防偏磨抽油装置。
背景技术
在有杆泵抽油系统中,不论是直井还是斜井,抽油杆和油管都是在接触中相对运动,因此,抽油杆与油管之间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磨损,特别是深井和斜井,抽油杆在油管内很容易弯曲,出现严重的抽油杆偏磨油管的问题,产生偏磨后使油管和抽油杆不能使用,造成油井作业,油井免修期短,增加作业费用,增加杆管消耗,油井停产时间多,减少了原油产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油田在存在偏磨的井上使用了叫抽油杆抗磨副的装置,这种装置是在光滑的防磨杆上套装防磨套,随抽油杆下入泵上油管内,抽油时要求防磨套固定在油管内壁上,光滑的防磨杆相对防磨套移动,防磨杆杆体表面光滑表面,移动时摩擦力小,不会产生磨损。但这种装置的防磨套与油管内壁的支撑力小,总是与光滑的防磨杆一起移动,防磨套自身很容易磨损。因此,抽油杆偏磨油管的问题仍然存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防偏磨抽油装置,使其使用寿命长,不磨损油管和抽油杆,避免抽油杆在油管内因弯曲、倾斜而出现抽油杆、油管偏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由外抗磨体、内抗磨体、油管、抽油杆、抽油泵组成,外抗磨体、内抗磨体组成摩擦副,外抗磨体与油管连接,内抗磨体上下连接抽油杆,底部是抽油泵,外抗磨体、内抗磨体之间的间隙为0.1mm-3mm,外抗磨体内表面硬度HRC>35,内抗磨体外表面硬度HRC>35。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外抗磨体、内抗磨体的作用下,消 除了油管与抽油杆之间的磨损,外抗磨体、内抗磨体表面经过了精细加工,虽然它们之间有相对滑动,但摩擦系数小,磨损轻,又由于外抗磨体、内抗磨体表面表面硬度高,不容易磨损,因此,本实用新型使用性能好,使用寿命长,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装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里的摩擦副中的外抗磨体1、内抗磨体2安装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由外抗磨体1、内抗磨体2、油管3、抽油杆4、抽油泵5组成。外抗磨体1不移动,内抗磨体2随抽油杆4上下移动,内抗磨体2移动到上始点或下始点时,内抗磨体2仍然在外抗磨体1内,外抗磨体1上下连接油管3,内抗磨体2上下连接抽油杆4,底部是抽油泵5。抽油泵5之下可以连接油井开采所需要的尾管。外抗磨体1、内抗磨体2之间的间隙6为0.1mm-3mm,一般为0.17mm-1mm。外抗磨体1内表面采用镍磷镀、离子渗入等工艺处理,使其硬度HRC>35,内抗磨体2采用喷焊、镀铬等工艺处理,外表面硬度HRC>35。
本实用新型尤其适用于斜井、水平井,也适用于高含水润滑条件变差的油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冬岩,未经高冬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9164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叶轮与电机轴的连接结构
- 下一篇:消音外转马达外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