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钢轨焊缝热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020191091.9 | 申请日: | 2010-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225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26 |
发明(设计)人: | 李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铁群铁路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李云 |
主分类号: | E01B31/18 | 分类号: | E01B31/18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何新平 |
地址: | 200070 上海市闸***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轨 焊缝 热处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热处理领域,尤其涉及钢轨焊缝热处理领域。
背景技术:
钢轨焊接中一般分为厂焊(工厂焊接)和现场焊(现场焊)。厂焊工艺因为是在工厂中进行焊接,可以动用的设备较多,所以焊接工艺也相对成熟。但是厂焊的焊缝热处理设备加热温度不均匀,由于不是开合结构装置,往往很容易被钢轨撞坏加热器。
现场焊则需要在钢轨铺设过程中进行焊接,可以动用的设备相对较少,而且铺设下的钢轨无法伸入到已有的感应加热器中,无法通过感应加热的方式进行热处理,如正火处理。
现在的现场焊工艺中的正火工艺,往往不能保证焊接处的金属的金属晶相与周边金属的金属晶相相近,同时正火过程中也会改变金属成分,比如造成钢材去碳化。再者这些正火工艺无法深入到钢轨内部实现正火,进而影响钢轨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钢轨焊缝热处理系统,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钢轨焊缝热处理系统,包括一感应加热系统,所述感应加热系统包括一控制系统、逆变电源系统,以及与逆变电源系统连接的磁场发生装置,所述磁场发生装置包括两个磁极;
还包括一导磁系统,所述导磁系统包括一第一软磁体模块和第二软磁体模块,所述第一软磁体模块和第二软磁体模块分别连接所述磁场发生装置的两个磁极;
所述第一软磁体模块右端设有第一模状结构,所述第二软磁体模块左端设有第二模状结构,所述第一模状结构与所述第二模状结构形成一允许钢轨穿过的腔体。
对于钢轨焊缝热处理系统,原有的设计中,一般设置一与钢轨剖面结构相近磁感圈,该磁感圈连接逆变电源系统(中频电源、高频电源或超音频电源),在逆变电源系统的作用下,产生交变磁场,进而促使钢轨内产生涡流电流,进而产生热量,实现正火或者其他热处理。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设计与已有设计不同。具体使用中钢轨穿过第一模状结构与第二模状结构形成的腔体,并使钢轨的焊缝位于所述腔体内。本实用新型是通过第一软磁体模块、第二软磁体模块将磁场发生装置产生的磁场引导至钢轨,使钢轨内产生涡流电流,进而实现对焊缝处的正火,或者其他处理。本实用新型中所采用的第一软磁体模块和第二软磁体模块,相对于以往采用的磁感圈更加易于设计生产,并且使用寿命更长、产生的磁场更均匀、效果更加优异。
所述第一软磁体模块和所述第二软磁体模块之间可移动连接。该设计,允许所述第一软磁体模块和所述第二软磁体模块进行相对移动,因此所述第一模状结构与所述第二模状结构所形成的腔体可以开合。
对于已经焊接好,需要进行正火,或者进行其他处理的钢轨,可以通过合上第一软磁体模块和第二软磁体模块将钢轨夹入所述腔体内。在对两段钢轨热处理结束后可只要打开所述腔体,即可使钢轨焊缝热处理系统直接脱离开钢轨,而不需要使整根钢轨穿过所述腔体。为现场焊带来了很大便利,可以实现将感应加热技术应用到现场焊中。保证现场焊中的焊缝处的金属晶相与周边的金属晶相相近、避免钢材料去碳化、能够深入焊缝内部进行热处理。采用本实用新型热处理出的焊缝处的参数,与钢轨其他部分参数基本一致,进而保证了受力情况基本一致,保证了钢轨质量和使用寿命。
所述逆变电源系统采用中频电源系统。通过中频电源系统驱动所述磁场发生装置产生的磁场更加便于深入到焊缝深处。另外,中频电源系统可以输出相对较大的功率。
所述第一软磁体模块和所述第二软磁体模块,均采用硅钢片叠加构成的第一软磁体模块和第二软磁体模块。还可以采用由软磁铁氧体材料制成的第一软磁体模块和第二软磁体模块。
钢轨焊缝热处理系统还包括一驱动所述第一软磁体模块和所述第二软磁体模块相对移动的软磁体模块驱动系统,所述软磁体模块驱动系统包括一驱动控制系统,所述驱动控制系统连接一动作执行系统,所述动作执行系统连接所述第一软磁体模块和所述第二软磁体模块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动作执行系统的动力系统采用伺服电机。通过所述伺服电机可以精确控制所述第一软磁体模块和所述第二软磁体模块间的相对位置,进而精确控制所述腔体的大小。所述动作执行系统的动力系统采用液压系统。
所述导磁系统还包括第一底部导磁器、第二底部导磁器,所述第一底部导磁器、第二底部导磁器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软磁体模块、第二软磁体模块下方,所述第一底部导磁器、第二底部导磁器与所述第一软磁体模块、第二软磁体模块间分别可移动连接。这一设计,有利于改善钢轨底部的热处理质量。所述第一底部导磁器、第二底部导磁器也可以连接到软磁体模块驱动系统,做受控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铁群铁路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李云,未经上海铁群铁路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李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9109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层卷竹帘
- 下一篇:一种透明冰箱门安装灯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