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骨灰坛的净化构造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90407.2 | 申请日: | 2010-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988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0 |
发明(设计)人: | 王陈美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陈美玲 |
主分类号: | A61G17/08 | 分类号: | A61G17/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39 | 代理人: | 孙刚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县***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骨灰 净化 构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骨灰坛的净化构造,特别是指在骨灰坛的内胆的内部,透过一表面具透气孔的透气环框和一盖环,在内胆的内壁形成一环形净化空间,使放入的骨灰得以大面积除湿净化者。
背景技术
火葬,是现今处理往生者遗体的主要方式,为了提供往生者火化后所留骨灰有较佳的安放场所,以及后世子孙对往生者的悼念尊敬,骨灰坛的种类也相继被业者开发而提供多种选择。
骨灰坛,顾名思义是为了存放保存骨灰之用,其结构,如图1所示,由内罐与外罐所组成,一般的内罐主要采用不锈钢金属材质,外罐主要采用大理石、花岗石等石材,该内罐包括一内罐本体11及内罐盖12,外罐则包括一外罐本体21及一外罐盖22,骨灰主要被存放于内罐本体11之内,当骨灰装入内罐本体11后,盖上内罐盖12,再将密封的内罐放入外罐本体21,盖上外罐盖22后,然后予以密封。
惟上述习见的骨灰坛,当所存放的处所过于潮湿,湿气仍难免渗入,导致存放在骨灰坛内部的骨灰无法保持干燥,甚至会产生异味,令人深感有待改善。
有鉴于此,本创作人乃经长时间研究而有本实用新型的产生。
发明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骨灰坛的净化构造,其能在骨灰放入后,除去湿气和异味,且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稳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骨灰坛的净化构造,包括有坛体和坛盖,其特征在于:坛体的内部设有一直径较小且表面具透气孔的且置入坛体内部后和坛体内壁形成一环形净化空间的环型透气环框,并设有一套设在环型透气环框的上端以将环形净化空间的上端封闭从而使竹炭或其他防潮材料放入该环形净化空间后对放入的骨灰四周予以除湿净化的盖环。
其中;所述坛盖的内部亦形成有一容纳空间,坛盖的底面形成使竹炭或其他防潮材料放入该容纳空间后通过其吸附坛内骨灰上方的湿气或异味的透气孔。
其中;所述罐盖的下端设有凸入盖本体的凸块接头,凸块接头的外壁形成数条横向滑道,该横向滑道稍呈倾斜,滑道上设有一预嵌凸点,滑道的末端则形成有一向内凹陷的定位凹。
其中;所述罐盖的下端设有一凸入盖本体的凸块接头,凸块接头的外壁形成数条横向滑道,横向滑道上设一预嵌凸点,横向滑道的末端形成有一向内凹陷的定位凹。
其中;所述坛体包括由陶土或大理石制成的外坛体以及由不锈钢材质制成的内胆体。
其中;所述透气环框及盖环为不锈钢的透气环框及盖环。
其中;所述环形净化空间的内部放入形成奈米竹炭环形净化层的奈米竹炭。
还公开了一种骨灰坛的净化构造,包括坛体和坛盖,其特征在于:罐盖的下端设有凸入盖本体的凸块接头,凸块接头的外壁形成数条横向滑道,横向滑道上设一预嵌凸点,横向滑道的末端形成有一向内凹陷的定位凹。
其中;所述坛体包括由陶土、大理石或其他材料制成的外坛体以及由不锈钢材质制成的内胆体。
通过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的净化构造能实现以下效果:
1、利用一表面具透气孔的不绣钢透气环框和一盖环,于内胆的内壁形成环形净化空间,使骨灰放入后,避免潮湿或异味的产生。
2、进一步在内胆的胆盖表面亦设有具透气孔的空间,使骨灰放入后,可以从周边和上方同时除湿净化。
3、进一步在内胆的胆盖周边又设置有横向滑道,滑道的上端设一预嵌凸点,滑道的末端则有一定位凹,以提供内胆得以快速旋合定位。
附图说明
4、在环形净化空间的内部放入奈米竹炭,而形成奈米竹炭环形净化层。
本实用新型的详细构造、应用原理、作用与功效,则参照下列依附图所作的说明即可得到完全的了解。
图1为习见骨灰罐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坛盖的第二实施例剖面图与底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骨灰坛的净化构造,如图2、3所示,其骨灰坛包括有外坛3和内胆5,外坛3的上方设一外坛盖4,该外坛3和外坛盖4得以大理石或陶土制成,外坛3及外坛盖4以粘着方式密封结合。
外坛3的内部设置内胆5,该内胆5由一不锈钢内胆体6与一不锈钢内胆盖7组合而成,不锈钢内胆体6的底面为弧形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陈美玲,未经王陈美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9040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