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子装置的栓合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020190261.1 | 申请日: | 2010-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001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05 |
发明(设计)人: | 洪国元;江为人;李芸苹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宝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5/02 | 分类号: | H05K5/02;H05K5/03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周国城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装置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栓合结构,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用于固定电子装置壳体的栓合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子产品已经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举凡行动电话、MP3随身听、导航装置、笔记本电脑等都已经成为现代人不可或缺的电子产品。随着个人行动装置的普遍使用,与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 System,GPS)的普遍化与商业化,GPS装置因应产生,而带给人们在驾驶车辆方向指引上相当大的便利。
目前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可与GPS技术相结合而变成导航装置,例如手机或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都可以内建GPS模块以提供导航信息。可携式电子装置的电源必须依赖电池来提供电源,例如锂电池。因此,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壳体通常是可拆卸式的,电池可设置在电子装置的壳体中。目前大多数的壳体是采用卡扣结构来结合,由于现在的电子装置都很轻薄,其壳体组装结构在经常的拆卸下容易损坏,造成使用者的困扰。
传统的壳体组装结构采用了螺丝与螺纹螺合来固定电子装置的上、下壳体,这样的设计存在着下述缺失:
(一)、壳体组装时易不慎遗失螺丝。
(二)、组装过程中万一不当施力,恐造成螺纹损坏,而无法与螺丝相互配合组接。
(三)、传统的壳体组装结构,在执行摔落测试或者是使用者不慎将电子装置摔落到地面上时,可能会造成其壳体脱落、损坏的情形。
(四)、传统的壳体组装结构较不美观。此外,传统的卡扣结构有很多是利用卡勾的结构来实现,如果其解除干涉的的结构设计不佳,外壳就会不容易拆卸,这也会造成使用者的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装置的栓合结构,是考虑强化壳体间的组装紧合度及拆装便利性。
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子装置的栓合结构,其包括插销件与固定件,分别设置于电子装置的主壳体与电池盖上,通过转动插销件的方式来卡扣两壳体。此栓合结构操作简单且耐用,可以增加使用者拆卸壳体的方便性与拆卸速度。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子装置的栓合结构,适于固定上述电子装置的一第一壳体与一第二壳体,上述栓合结构包括一固定件与一插销件。固定件配置于上述第一壳体,上述固定件具有一插销孔与一干涉部,上述干涉部位于上述插销孔的边缘。插销件配置于上述第二壳体,上述插销件具有一插销与一旋动钮,上述旋动钮连接于上述插销的一第一端,上述插销的一第二端具有向上述插销的侧面方向凸出的至少一第一凸部,其中上述插销穿过上述插销孔且上述第一凸部卡扣于上述干涉部。其中,上述旋动钮适于转动上述插销至一第一位置以使上述插销卡扣于上述干涉部或转动上述插销至一第二位置以使上述插销脱离上述固定件。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上述旋动钮包括一第一旋动件与一第二旋动件。第一旋动件连接于上述插销的第一端,第二旋动件枢接于第一旋动件,且第一旋动件具有一止挡部以限制第二旋动件的转动角度。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上述栓合结构还包括一金属垫片与一E型扣环。金属垫片套设于上述插销上且配置于上述旋动钮与上述第二壳体的一外侧面之间,E型扣环卡扣于上述插销上且设置于上述第二壳体的一内侧面上以固定上述插销件。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旋动件具有一第二凸部,上述第二凸部设置于上述第二壳体的一沟槽中以限制上述第一旋动件的转动角度。上述第一壳体具有至少一电池凹槽以设置电池。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所提供的电子装置壳体的栓合结构,可以让使用者方便的拆卸壳体以安装电池或卡片,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栓合结构更加耐用且使用方便,其机构强度更高。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装置的壳体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装置的壳体拆卸图;
图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装置的壳体爆炸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插销件与金属垫片示意图;
图5A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壳体120的立体图;
图5B为图5A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壳体的内侧面示意图;
图7A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固定件250的内侧面示意图;
图7B为图7A的局部放大图;
图7C为图7B的立体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10:第一壳体 321、322、323:凸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宝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金宝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9026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组合式温控器
- 下一篇:带触头屏蔽罩的高压负荷开关灭弧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