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对称键槽对称度测量仪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190057.X | 申请日: | 2010-05-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159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9 |
| 发明(设计)人: | 马占军;张贵敏;周勇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钢集团邢台机械轧辊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B5/25 | 分类号: | G01B5/25 |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为知识产权事务所 13120 | 代理人: | 米文智 |
| 地址: | 054025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对称 键槽 测量仪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测量仪,尤其是一种测量轧辊或支承辊上对称键槽对称度的测量仪。
背景技术
在支承辊、轧辊等工件当中,常常设计有对称键槽,而此类对称键槽对称度的测量,一直是比较难以实现的,而在支承辊、轧辊的制造和使用过程中,又经常需要通过测定对称键槽的对称度来评估产品质量和排查故障、优化生产,所以人们很需要一种能便捷准确的测量对称键槽对称度的仪器。
为了解决这个技术问题,中国期刊《机械工人·冷加工》1986年第12期第23页上刊登的论文《双键槽对称测量仪》中公布了一种双键槽对称度测量仪,由游标卡尺构成的方形测量体的两端设有定位头,用以定位在两个键槽的侧壁上,测量体中点设有百分表。这种技术方案可以用来测量对称键槽的对称度,但仍然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测量体呈方形,与支承辊或轧辊外形不一致,使用不方便;两个相同的定位头定位在键槽侧壁上,定位精度差,进而造成测量结果不准确;测量范围较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对称键槽对称度测量仪,使用方便,测量准确,测量范围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对称键槽对称度测量仪,其结构中包括测量体和定位在测量体中点的测量装置以及分别活动连接在测量体两端端部的定位器I和定位器II,测量体呈弓形,定位器I包括一端活动连接在测量体端部的套管,此套管的另一端固定有两个用来定位键槽槽口折角的球面定位头;定位器II包括一端活动连接在测量体另一端端部的套管,此套管的另一端固定有一个用来定位键槽内侧壁的球面定位头。
本实用新型的套管可以是套接在测量体的端部。
本实用新型的套管与测量体端部之间还可以是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测量装置可以是百分表或千分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测量体为弓形,与支承辊或轧辊外形一致,使用起来更为方便;由于定位器I设有两个定位头,可以精确的定位一个键槽的槽口折角,同时定位器II的定位头配合定位另一键槽的侧壁,这样可以将测量仪精确定位到两个对称键槽上;由于定位器I和定位器II上的定位头为球面定位头,点面定位,效果更佳;由于定位器I和定位器II设有套管结构,可以根据待测支承辊或轧辊的粗细调节套管的伸缩度,有效增大测量范围。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定位器I,即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定位器II,即图1中B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测定对称键槽对称度的原理是:分别测定轧辊或支承辊上对称键槽两侧的弦高值,通过两弦高值模拟对称键槽的对称度。
参看附图,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中包括呈弓形的测量体1和定位在测量体1中点的百分表,以及分别套接在测量体1两端端部的定位器I和定位器II,定位器I包括一端套接在测量体1端部的套管3,此套管3的另一端固定有两个用来定位键槽5槽口折角的球面定位头4;定位器II包括一端套接在测量体1另一端端部的套管3,此套管3的另一端固定有一个用来定位键槽5内侧壁的球面定位头4。
使用时,首先根据待测轧辊或支承辊的粗细调整套管3的伸缩度,然后将定位器I定位到一个键槽5的槽口折角,同时将定位器II定位到另一键槽5的内壁上,然后以微调的方式移动测量体1,记录百分表测得的最大值,测得此最大值的点即为轧辊或支承辊上键槽5一侧的最高点;然后将测量体1旋转180度,以同样的方法记录另一侧的最大值,这两个最大值的差值即可模拟对称键槽的对称度,整个测量过程便捷而准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钢集团邢台机械轧辊有限公司,未经中钢集团邢台机械轧辊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9005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