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钢筋混凝土加强的土砌块墙体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89029.6 | 申请日: | 2010-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576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8 |
发明(设计)人: | 柏文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B2/00 | 分类号: | E04B2/00;E04B2/64;E04C5/04;E04C5/02;E04C5/03 |
代理公司: | 昆明正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3100 | 代理人: | 徐玲菊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筋混凝土 加强 砌块 墙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墙体,特别是一种钢筋混凝土加强的错缝土砌块墙体,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用泥土做成的土坯来建造房屋是我国农村常见的一种房屋建造形式,它不仅具有取材方便投资小的优点,而且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但是土坯房也存在结构强度差,抗震能力不好的问题。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在农村中出现了用液压装置将泥土压制成土砖的方法,或采用人工压制成具有较高抗压强度的土坯。这种新型土砌块能够就地取材,而且生态环保,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建筑材料紧缺的问题。但是,这种新型土砌块在砌筑墙体时,由于缺乏合理的构造和加强措施,所以仍然存在墙体整体结构性不足,抗震能力较弱的问题,给住户的生命财产带来安全隐患。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加以改进。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的生土砌块墙体存在的结构强度不足,抗震能力较差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钢筋混凝土加强的土砌块墙体。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列技术方案完成:一种钢筋混凝土加强的土砌块墙体,包括墙基,设于墙基上的纵、横向土砌块墙体,其特征在于在墙基与纵、横向土砌块墙体之间,楼层板与纵、横向土砌块墙体之间,屋顶与纵、横向土砌块墙体之间,分别设有水平放置的钢筋混凝土围梁,在纵、横向土砌块墙体连接处设有钢筋混凝土立柱,在纵、横向土砌块墙体连接处间隔设置钢丝网或钢筋,以便加强土砌块墙体的整体结构性,提高抗震强度。
所述钢筋混凝土立柱设置在纵、横向土砌块墙体转角处,以加强纵、横墙体的连接。
所述钢筋混凝土立柱间隔设置在纵、横向土砌块墙体的丁字连接处,以加强纵、横墙体的连接。
所述钢筋混凝土立柱间隔设置在纵、横向土砌块墙体的十字连接处,以加强纵、横墙体的连接。
所述钢丝网设为T形,间隔设置在纵、横向土砌块墙体的丁字连接处,以加强纵、横墙体的连接。
所述钢丝网设为十字形,间隔设置在纵、横向土砌块墙体的十字连接处,以加强纵、横墙体的连接。
所述钢筋设为L形,间隔设置在纵、横向土砌块墙体的丁字连接处或者十字连接处,以加强纵、横墙体的连接。
所述钢筋设为T形,间隔设置在纵、横向土砌块墙体的十字连接处,以加强纵、横墙体的连接。
所述纵、横向土砌块墙体由多块土砌块错缝砌筑而成。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优点和效果:采用上述方案,加强了土砌块墙体间的连接,有效避免了土砌块墙体上产生的裂缝,明显提高了土砌块错缝砌筑墙体的整体性能及承载能力,并从根本上解决了现有土砌块墙体存在的抗震性能差的问题,对节约建材、保护环境具有积极作用。本实用新型成本低、易于掌握和实施,实为一理想的建筑材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之断面结构图;
图2为图1的A-A视图;
图3为图2的左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但本实用新型之内容并不局限于此。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钢筋混凝土加强的土砌块墙体,包括墙基1,设于墙基1上的纵向土砌块墙体4、横向土砌块墙体8,纵、横向土砌块墙体4和8由多块土砌块错缝砌筑而成,在墙基1与纵、横向土砌块墙体4和8底部之间设有水平放置的钢筋混凝土围梁2,楼层板7与纵、横向土砌块墙体4和8中部之间设有水平放置的钢筋混凝土围梁3,屋顶6与纵、横向土砌块墙体4和8上部之间设有水平放置的钢筋混凝土围梁5,在纵、横向土砌块墙体4和8连接的转角处及十字连接处设有钢筋混凝土立柱9,在纵、横向土砌块墙体4和8的丁字连接处间隔设T形钢丝网10以及L形钢筋11,十字连接处间隔设十字形钢丝网13和T形钢筋12,如图1、图2和图3,以加强土砌块墙体的整体结构性,提高抗震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8902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实现微纳全光彩色的方法
- 下一篇:双包层激光光纤及其激光耦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