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湿法烟气脱硫塔内氧化钙基强碱型吸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20188307.6 | 申请日: | 2010-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690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15 |
发明(设计)人: | 阎冬;王建华;吴景辉;何永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龙净环保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B01D53/5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俞宗耀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张***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湿法 烟气 脱硫 氧化钙 强碱 吸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湿法烟气脱硫技术领域,涉及湿法烟气脱硫塔内氧化钙基强碱型吸收装置的结构改进,特别涉及吸收塔的结构改进,以钙基强碱型物质作为吸收剂,在吸收塔内完成二氧化硫的吸收、副产物的强制氧化和结晶。
背景技术
通常,在以钙基弱碱(如碳酸钙)作为吸收剂的湿式石灰石-石膏烟气脱硫工艺中,石灰石属于中性化合物,且其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因此,吸收装置的吸收塔内浆液池容易保持适合初级副产物(亚硫酸钙)强制氧化的弱酸性条件(pH=4.5-5.5),进而保证脱硫副产物石膏的品质。但是在以钙基弱碱作为吸收剂的脱硫过程中,需要有较大的液气比才能保证二氧化硫的吸收过程有理想的脱硫效率。
而在以钙基强碱(如生石灰、熟石灰、电石渣)作为吸收剂的传统湿式石灰-石膏法烟气脱硫工艺中,吸收剂属于强碱性物质,因此,其与二氧化硫有较好的反应活性,在二氧化硫的吸后过程中只需要较小的液气比便可达到理想的脱硫效率。但是,由于吸收剂的强碱性,使得吸收塔浆液池难以保持适合强制氧化的弱酸性条件,因此二氧化硫的吸收和副产物的强制氧化和结晶过程无法在同一个吸收塔内完成。通常情况是将吸收塔浆液抛弃处理,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若要完成氧化结晶过程,需在吸收塔外另行设置氧化结晶塔或池进行:首先,在吸收塔内由吸收剂浆液与含二氧化硫的烟气接触反应,生成初级副产物亚硫酸钙;然后将亚硫酸钙排出,进入氧化塔或池,用酸调节pH后再鼓入空气进行强制氧化、结晶,得到终副产物石膏。
可见,传统钙基弱碱-石膏法或传统钙基强碱-石膏法烟气脱硫工艺的吸收装置结构都不能满足优化工艺的需要,存在设备投资较大,运行费用较高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湿法烟气脱硫塔内氧化钙基强碱型吸收装置,以钙基强碱型物质作为吸收剂,在吸收塔塔内完成二氧化硫的吸收、副产物的强制氧化和结晶。
为达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湿法烟气脱硫塔内氧化钙基强碱型吸收装置,包括吸收塔、钙基强碱型浆液供浆泵和石膏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塔的浆液池内氧化自动隔离器与氧化空气管间隔排列,交替设置,将整个浆液池分割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为低pH值区,下部为高pH值区;所述高pH值区侧壁置有的供浆入口,通过供浆泵与钙基强碱型浆液贮罐管路连接;吸收塔的浆液池下方置有的循环出口,通过循环泵与吸收塔内上方置有的喷淋头相互连接管路相通,构成循环吸收回路;氧化自动隔离器下方置有带喷嘴的射流管,所述喷嘴朝向吸收塔的塔底,所述射流管经射流泵与置于吸收塔浆液池侧壁的射流泵上、下吸入口管路连接构成射流搅拌回路;氧化自动隔离器上方低pH值区,置有上排浆口和排浆泵出口返塔回路的返回口,氧化自动隔离器下方高pH值区置有下排浆口,所述下排浆口和返塔回路的返回口管路相通,构成浆液控制回路,所述上排浆口与石膏脱水系统管路连接。
在所述返塔回路上设置pH计或将pH计设置在吸收塔浆池的低pH值区,按实时测定的pH值控制供浆流量以保持该区域合适的pH范围。
上排浆口高度通常位于氧化自动隔离器上方0.5-2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氧化自动隔离器的设置将吸收塔浆池分割成相对独立的上下两个半区,供浆时从下部高pH值区进入吸收塔的强碱性的吸收剂对上部低pH值区的影响减到最小;上排浆口位于氧化自动隔离器的上方0.5-2米处的石灰浓度最低而石膏浓度最高,可获得高品质的石膏;排浆出口回路上或低pH值区设置的pH计,对浆液池低pH值区的实时控制,有利于建立一个适合氧化的pH环境;射流搅拌形成的是对塔底部的冲击,通过该冲击能量搅动塔底部的浆液使其不沉淀,并未采用传统的搅拌器对液体上下对流方式进行搅动,因此该搅拌对浆池上部区域的影响随高度而递减,最大程度保证氧化自动隔离器处由于“文丘里效应”形成的浆液向下加速流动的效果。吸收塔内实现氧化不仅避免塔外增设氧化设施问题,减小了设备投资,也彻底解决了由于氧化不理想而将吸收塔内浆液抛弃,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采用钙基强碱型浆液供浆泵供浆作为吸收剂可以有效降低吸收塔液气比(循环浆液量),减小喷淋阻力,降低了运行费用(主要是电耗)。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吸收塔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龙净环保科技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龙净环保科技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8830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化学反应釜
- 下一篇:三侧均布风的导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