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交通数据处理机有效
申请号: | 201020186777.9 | 申请日: | 2010-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203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04 |
发明(设计)人: | 孙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翔 |
主分类号: | G08G1/042 | 分类号: | G08G1/0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交通 数据 处理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交通控制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交通数据处理机。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交通事业迅猛发展,城市交通流量迅速增长,对交通控制系统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对城市道路交通流量进行检测,不但可以及时的疏导,缓解交通压力,同时对科学的制定城市道路建设规划具有重大的参考意义。
现有技术采用线圈检测作为车辆流量检测方式,被广泛的应用于城市道路交通流量检测设备中,但面对现有大型路口多车道的情况,现有检测设备就很难支持。由于流量检测主要应用在快速干道、主干道和高速路中,供电困难,且数据处理慢,传输不便,精确度不高。由于道路交通流量检测设备的工作环境为路口环境,条件较差,导致设备损坏严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混合供电模式且数据处理快、传输方便,检测数据精确的交通数据处理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交通数据处理机,其包括:供电系统、控制主板、数据采集板、通信板、显示屏和按键,其中:
所述通信板连接所述控制主板,所述控制主板连接所述采集板,所述采集板连接有用于数据采集的外部感应线圈,所述采集板为多个,每个所述采集板中设置有CPU,所述供电系统为所述控制主板、数据采集板、通信板供电,所述显示屏和所述按键分别连接所述控制主板。
其中,优选的,所述采集板为4个,所述每个采集板连接有8个外部感应线圈。
其中,优选的,所述显示屏为LCD显示屏。
其中,优选的,所述供电系统为220V交流电系统或者为太阳能蓄电池。
其中,优选的,所述交通数据处理机,还包括用于外部感应线圈防雷的外部感应线圈防雷装置,所述外部感应线圈防雷装置连接所述外部感应线圈,所述外部感应线圈防雷装置包括:连接在所述外部感应线圈的两个输入端之间的气体放电管Q1,所述气体放电管Q1两端1、2端连接在所述输入端之间,所述气体放电管Q1的中间端连接在两个相互串联的瞬态抑制二极管TVS1、TVS2的两端之间,所述气体放电管Q1的中间端还接地,所述瞬态抑制二极管TVS2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2连接所述气体放电管Q1的一端2端,所述瞬态抑制二极管TVS1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1连接所述气体放电管Q1的一端1端,瞬态抑制二极管TVS3与所述气体放电管Q1并联。
其中,优选的,所述供电系统连接有防雷模块。
通过实施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具有多CPU的交通数据处理机,用于对道路交通流量进行检测,可通过扩展采集板数量达到对8~32个外部感应线圈的支持,每块采集板具有独立的CPU,降低由于CPU轮询所产生延迟对测量数据准确度的影响,避免漏检;能够单独地设立在环境恶劣、无市电供电和通讯不便的重要交通路段上,利用太阳能电源进行不断电工作;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LCD显示屏显示控制及流量检测状态,方便现场观察和设置;通信板通过CDMA/GSM方式或城域网方式与交通中央控制系统实现数据交互和远程控制;供电电源、感应线圈、通信端口防雷设计,更加适应路口恶劣环境,增加系统鲁棒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交通数据处理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外部感应线圈的防雷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交通数据处理机,如图1所示,其包括:供电系统106、控制主板104、数据采集板107、通信板102、显示屏103和按键105,其中:
所述通信板102连接所述控制主板104,所述控制主板104连接所述采集板107,所述采集板107连接有用于数据采集的外部感应线圈101,所述采集板107为多个,每个所述采集板107中设置有CPU,所述供电系统106为所述控制主板104、数据采集板107、通信板102等交通数据处理机的各个部件提供电源,所述显示屏103和所述按键105分别连接所述控制主板104。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屏103为LCD显示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翔,未经孙翔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8677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