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载配电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020186733.6 | 申请日: | 2010-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772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30 |
发明(设计)人: | 梅勇;尚小良;陈海华;林炜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6/02 | 分类号: | B60R16/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载 配电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载配电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电动汽车的各个电器元件分布于整车的不同位置,如电池包位于后排座椅下,充电接口位于车身侧面,电机、空调驱动器位于车辆前舱等。
一般地,各个电器元件分别与电池包电连接,如电机通过线路与电池包连接在一起。或者部分电器元件如电机与配电箱连接,其它电器元件如DC/DC变换器直接与电池包电连接。在整车出现故障后尤其是各个电器元件由于线路等原因导致的电压或电流异常时,需要对各个电器元件逐一检修。由于电器元件分布于整车的各个位置,所以需要对应拆卸车辆的多处零部件,只有这样才能对各个电器元件进行检修,即无法对各个电器元件进行集中检修,所以导致车辆故障后无法进行快速检测维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车辆故障时无法进行快速检修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以进行快速检修的车载配电系统。
一种车载配电系统,其中,所述车载配电系统包括配电箱、电池包和维修开关,所述配电箱通过所述维修开关与所述电池包电连接,车载电器均与所述配电箱电连接,所述维修开关用于控制车载电器与电池包之间的通断。
进一步地,所述配电箱上设置有接口,所述车载电器均通过接口与所述配电箱电连接。
车载电器均通过电缆与所述配电箱电连接。
车载电器均通过接插件与所述配电箱电连接。
车载电器包括空调、DC/DC控制器和电机。
所述配电箱还与车辆的充电接口电连接。
所述配电箱通过接插件与充电接口电连接。
所述充电接口为市电充电接口和/或快速充电接口。
所述配电箱还与车辆上设置的太阳能发电模块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车载配电系统,通过将车载电器都电连接到配电箱,在车辆出现故障时,通过车载电器与配电箱的连线接口即可对各个车载电器进行快速检测维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车载配电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配电箱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配电箱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一种车载配电系统,其中,该车载配电系统包括配电箱3、电池包1和维修开关2,配电箱3通过维修开关2与电池包1电连接,车载电器均与配电箱3电连接,维修开关2用于控制车载电器与电池包1之间的通断。
电池包1作为车辆的动力来源,可以为各种合适的电能储存装置,如可以为铅酸蓄电池组、锂电池组或铁电池组。
维修开关2设置在电池包1和配电箱3之间,用来控制电池包1与配电箱3之间的电路通断,即当维修开关2闭合时,电池包1通过配电箱3向车载电器供电;当维修开关2断开时,电池包1与配电箱3进而与车载电器之间的电路断开,此时工作人员即可安全的对车载电器进行检修。
维修开关2可以为各种合适的开关装置,一般地,维修开关2为手动开关,正常情况下维修开关处于闭合状态,当需要检修车辆时,通过手动断开维修开关2即可。
由于车载电器均与配电箱3电连接,当断开维修开关2时,电池包1和配电箱3之间的电路断开,车载电器与电池包1之间也会断电;当维修开关2闭合时,电池包1和配电箱3之间的电路闭合,车载电器与电池包1之间的电路导通。
进一步地,在配电箱3上如配电箱的周壁上设置有多个接口,车载电器均通过这些接口与配电箱3电连接。
配电箱3上设置有用于密封配电箱3的配电箱端盖,当线路连接或者检修时打开配电箱端盖即可进行,在车辆正常使用时,配电箱端盖处于闭合状态。
配电箱端盖与配电箱3可以通过各种合适的方式连接配合,如通过螺栓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8673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