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连接器组合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020185184.0 | 申请日: | 2010-04-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328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02 |
| 发明(设计)人: | 锺轩禾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迎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12/16 | 分类号: | H01R12/16;H01R13/40;H01R13/502 |
| 代理公司: | 长春市吉利专利事务所 22206 | 代理人: | 张绍严;王大珠 |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组合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类,特别涉及一种连接器组合结构,尤指一种结构简易、节省制程时间,同时防止阻抗偏高或偏低,以及具有平均阻抗,且较不会产生热胀冷缩问题的连接器组合结构。
背景技术
连接器于市面上不断的推陈出新,并且对应不同的电子产品有不同的连接器,例如:RJ45、HDMI、USB等等,皆为不同的连接器型式,由连接器的辅助作用得以使电子产品与另一电子产品进行连接。
而一般连接器组合结构大多由一绝缘外壳及一收容于该绝缘外壳内的舌板所构成,该舌板上插置复数个接触端子,或镶埋复数个接触端子,此连接结构皆已成为一般已有技术。
然而上述连接器结构于使用时,仍存在下列问题尚待改进:
如上所述,一般连接器于组装接触端子时大多采用镶埋或水平插置型式,使该接触端子得以与该舌板进行连接,然而,此种组装技术非常的费时,并且于工序上非常的繁琐复杂,对于产业竞争力来说,即是一大挑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组合结构,解决上述组装技术工序非常繁琐、复杂并且非常费时的问题。
一种连接器组合结构,该连接器主要包括:
一第一绝缘体,该第一绝缘体上设有供第一端子组堆栈插置的第一插接口组,而该第一插接口组一侧设有供第二端子组堆栈插置的第二插接口组;及
一第二绝缘体,该第二绝缘体设于该第一绝缘体上,并且堆栈抵压于该第二端子组。
其中该第二插接口组于该第一插接口组的另一侧设有第三插接口组;
其中该第二绝缘体收容第三端子组;
其中该第一端子组及该第二端子组接设于一电路板上;
其中该接设方式为表面贴附或插接其中之一;
其中于该第一绝缘体及该第二绝缘体外罩有一外铁壳。
一种连接器组合结构,该连接器主要包括:
一第一绝缘体,该第一绝缘体上设有供第一端子组堆栈插置的第一插接口组,而该第一插接口组一侧设有一供第二端子组堆栈插置的第二插接口组,该第二插接口组于该第一插接口组的另一侧设有第三插接口组;及
一第二绝缘体,该第二绝缘体设于该第一绝缘体上,并且堆栈抵压该第二端子组,而该第二绝缘体收容第三端子组,该第三端子组与该第三插接口组相互堆栈插置。
其中该第一端子组及该第二端子组接设于一电路板上;
其中该接设方式为表面贴附或插接其中之一;
其中于该第一绝缘体及该第二绝缘体外罩有一外铁壳。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通过堆栈组装使制程时间缩短,提高了生产效率。
2、结构简易。
3、防止阻抗偏高或偏低,以及具有平均阻抗功效。
4、不会产生热胀冷缩问题。
5、由于堆栈组装该连接器,使口穴数量得以增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1与附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及分解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10包括一第一绝缘体11及一设于该第一绝缘体11上,且堆栈抵压第二端子组30上的第二绝缘体12,该第一绝缘体11上设有供第一端子组20堆栈插置的第一插接口组111,而该第一插接口组111一侧设有供第二端子组30堆栈插置的第二插接口组112,并且该第一端子组20及该第二端子组30由表面贴附或插接其中之一的方式接设于一电路板40上,再者,该第一绝缘体11及该第二绝缘体12外罩有一外铁壳50,藉此,通过堆栈组装方式将上述构件进行组合,而其组合方式首先将第一端子组20一端插置于该第一插接口组111内,再将该第二端子组30堆栈于该第一端子组20上,且由一端插置于该第二插接口组112内,而后再经由该第二绝缘体12组装于该第一绝缘体11上,同时该第二绝缘体12抵压该第二端子组30,使其固定,再将外铁壳50组装于该第一绝缘体11及该第二绝缘体12外,而当上述组构完成后再将第一端子组20及第二端子组30的一端接设于该电路板40上,使完成连接器10组装。
如附图3与附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及分解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该连接器10a包括一第一绝缘体11a,该第一绝缘体11a上设有供第一端子组20a堆栈插置的第一插接口组111a,而该第一插接口组111a一侧设有供第二端子组30a堆栈插置的第二插接口组112a,该第二插接口组112a于该第一插接口组111a的另一侧设有第三插接口组113a,而该第一绝缘体11a上设有一第二绝缘体12a,该第二绝缘体12a堆栈抵压该第二端子组30a,且该第二绝缘体12a收容第三端子组121a,该第三端子组121a与该第三插接口组113a相互堆栈插置;欲进行该连接器10a堆栈组装时,将该第一端子组20a放置于该第一绝缘体11a内,且一端垂直插置于该第一插接口组111a内,而该第二端子组30a同样的放置于该第一绝缘体11a内,且一端垂直插置于该第二插接口组112a内,当第一绝缘体11a将该第一端子组20a及该第二端子组30a堆栈组装完毕后,再将该第二绝缘体12a放置于该第一绝缘体11a上,同时由该第二绝缘体12a的底部抵持压制该第二端子组30a,使该第二端子组30a得以稳固不偏移摇晃,并且设于该第二绝缘体12a内的第三端子组121a其一端垂置插置于该第三插接口组113a,而后再由一外铁壳50a将该第一绝缘体11a及该第二绝缘体12a相互固持,即完成堆栈组装结构,其中亦将该第一端子组20a及该第二端子组30a接设于一电路板40a上,该接设方式为表面贴附或插接其中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迎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迎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8518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