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蓄电池大盖与密封栓配合的密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020184911.1 | 申请日: | 2010-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819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2 |
发明(设计)人: | 郭勇峰;孟玉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风帆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00 | 分类号: | H01M2/00;H01M2/08;H01M2/04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8 | 代理人: | 李羡民;周晓萍 |
地址: | 071057***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蓄电池 密封 配合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蓄电池部件,特别是用于带密封栓的免维护蓄电池或干荷电蓄电池大盖上与排气栓配合的密封部位结构,属蓄电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带有密封栓的免维护蓄电池或干荷电电池,其密封栓部位或排气栓部位的密封结构目前大多采用平胶圈或O形胶圈与蓄电池盖的平面配合,通过拧栓时的扭矩产生的向下作用力,压紧胶圈,使之产生弹性变形从而达到密封效果。但在下面两种情况下上述密封结构会出现漏气现象:1.部分密封栓或排气栓由于采用双侧脱模方式,在密封栓或排气栓与密封圈接触面上不可避免地留有分模痕,分模痕实际上是局部凸起,当电池安装密封栓或排气栓后,在此分模痕处容易出现漏气现象;2.在拧栓压力较小情况下,由于平胶圈或O形胶圈与栓或盖的接触面积相对较大,造成分布在密封用胶垫的压强值较小,密封圈弹性变形小,引起上下方向上的压力不足以抵消电池内部气体压力,从而形成漏气。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用于克服已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密封效果好、消除漏气现象的蓄电池大盖与排气栓配合的密封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称问题是以下述技术方案解决的:
一种蓄电池大盖与密封栓(或排气栓,下同)配合的密封结构,构成中包括密封栓(或排气栓)、密封圈和蓄电池大盖,其特别之处是:所述密封圈为环形平胶圈,所述蓄电池大盖上与环形平胶圈配合部位设有一截面为三角形的环状凸起,所述环形平胶圈由密封栓压在该环状凸起上。
上述蓄电池大盖与密封栓配合的密封结构,所述环形平胶圈自然状态的高度为T1,所述环状凸起的高度为T,T=1/3-1/4T1,环状凸起顶角α为60-90°。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蓄电池大盖与密封栓配合的密封部位结构易发生漏气的问题进行了如下改进:1.密封圈采用平胶圈;2.在蓄电池大盖与环形平胶圈配合部位设计一截面为三角形的环状凸起;3.优化该环形凸起高度值、角度值,并与平胶圈厚度确定比例关系,保证胶圈压缩量达到优化值。经上述改进,使平胶垫局部弹性变形量加大,即使在密封栓(或排气栓)的分模线存在细小溢料或拧栓压力较小的情况下,也能保证密封栓部位良好的密封效果、消除漏气,从而解决生产过程中电池漏气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蓄电池大盖示意图(局部);
图3是环形平胶圈示意图(未按比例);
图4是图2A部局部放大视图。
图中各部件标号表示如下:1.环状凸起;2.环形平胶圈;3.密封栓(或排气栓,图示为密封栓);4.蓄电池大盖。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本实用新型构成中包括密封栓3、密封圈、蓄电池大盖4,密封圈采用环形平胶圈2。为解决密封结构漏气问题,本实用新型在蓄电池大盖4与环形平胶圈配合部位设有一截面为三角形的环状凸起1,环形平胶圈由密封栓3压在该环状凸起上。
参看图2-4,所述密封部位结构各组成件的几何尺寸设计如下:若环形平胶圈2自然状态的高度为孔,则环状凸起1的高度为T,T=1/3-1/4T1,环状凸起顶角α为60-90°。上述几何尺寸可保证胶圈压缩量达到优化值。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蓄电池大盖与环形平胶圈配合部位设计截面为三角形的环状凸起,使与之配合的平胶垫局部弹性变形量加大,从而达到增大接触局部表面压强,阻止电池气体从胶垫处泄漏或溢出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风帆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风帆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8491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全封闭塑锌组合电池
- 下一篇:大功率的垂直结构LED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