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反渗透膜管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20184480.9 | 申请日: | 2010-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199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26 |
发明(设计)人: | 葛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市普滤得净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61/08 | 分类号: | B01D61/08;C02F1/44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512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反渗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反渗透膜管装置。
背景技术
反渗透是用足够的压力使溶液中的溶剂,一般常指水,通过反渗透膜,即一种半透膜,而分离出来,方向与渗透方向相反,可使用大于渗透压的反渗透法进行分离、提纯和浓缩溶液。利用反渗透技术可以有效的去除水中的溶解盐、胶体,细菌、病毒、细菌内毒素和大部分有机物等杂质。反渗透膜的主要分离对象是溶液中的离子范围,无需化学品及可有效脱除水中盐份,装置除盐率一般为98%以上。所以反渗透是最先进的也是最节能、环保的一种脱盐方式,也已成为了主流的预脱盐工艺。根据反渗透的原理,水中的离子被反渗透膜截留,实现脱盐的目的,脱盐后的淡水通过,作为净水流出,或进入下一步处理工艺。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反渗透膜管,图2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反渗透膜管工作状态下的连接方式示意图。如图1所示,根据进出水水质水量的情况,将一定个数的反渗透膜件1组装进膜壳2中,原水通过反渗透膜件1后脱盐,脱盐后的淡水通过淡水腔4收集后从淡水出口7流出,原水腔3与浓水腔3是联通的,图1中标出了四个浓水出口6的位置,表示在反渗透膜管上除了淡水出口7,其他地方都可开口作为原水进口5或浓水出口6。
现有技术中的反渗透膜管通常为并联形式,图2示出了并联的具有三个支膜管8在工作状态下的连接方式,所述三个支膜管8的原水入口分别连接到分支管9,所述的分支管9经过泵连接到原水入口10;所述三个支膜管8的淡水出口分别连接到淡水出口12,所述三个支膜管8的浓水出口分别连接到浓水出口11。
图3示出了现有技术中反渗透膜管化学清洗时的连接方式示意图。如图3所示,原水进水阀门关闭,淡水出口阀门关闭,化学清洗液13从反渗透膜原水进口流入,从浓水出口流出。
现有技术中的反渗透膜管装置和系统存在以下缺点:原水入水管与各支膜管的连接形式为并联形式,分支管多,在使用时,由于并联中的每根膜管的堵塞情况不同,引起分支管中的流量分配不均,所以其中流速不同,最终造成管道中有细菌生成,不符合卫生要求;膜管水平安装,膜管中可能有积液产生;不考虑防混,处理液接入/接出口无防混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降低分支管中细菌滋生、保证所述各膜管中无积液、具有控菌和防混能力的反渗透膜管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反渗透膜管装置,包括多个支膜管,每个所述支膜管包括膜壳和装入所述膜壳中的多个反渗透膜件,所述每个支膜管还包括原水入口、淡水出口和浓水出口,其特征在于:原水从多个所述支膜管中的一个支膜管的原水入口流入,所述多个支膜管的浓水出口依次串联连通。
进一步,所述多个支膜管的淡水出口是并联的。
进一步,所述反渗透膜管装置还包括防混装置。
进一步,所述防混装置是通过使接入点盲管最短、在各清洗液管道上设置排空阀、在接入点主管路上接入点前后各设置至少一个防混蝶阀来实现的。
进一步,所述各支膜管向排水口方向至少有2‰倾斜角度。
本实用新型的反渗透膜管装置,只采用一根原水入水管与支膜管连接,分支管少,减少了管道中的细菌生成,更加符合卫生要求;而且本实用新型的膜管倾斜安装,使得膜管中无积液产生,更加卫生;另外,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反渗透膜管装置考虑到了防混,处理液接入/接出口设置了防混装置使得清洗时更加安全卫生。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反渗透膜管。
图2是现有技术中的反渗透膜管工作状态下的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3是现有技术中的反渗透膜管清洗时的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反渗透膜管装置工作状态下的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反渗透膜管装置清洗时的连接方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反渗透膜管装置工作状态下的连接方式示意图。如图4所示,支膜管1、2、3为反渗透膜管,在由多个支膜管1、2、3组成的反渗透膜管装置中,支膜管3的浓水出口5与支膜管2的原水进口5相连,同时支膜管2的浓水出口5与支膜管1的原水进口5相连。通过将每个支膜管的浓水出口与相邻的支膜管的原水进口5串联,可以减少原水的入水分支,这也必然能够减少原水的入水分支管中的积液,从而也就解决了分支管中细菌滋生的问题。
优选地,各支膜管向排水口方向至少有2‰倾斜角度,保证所述各膜管中无积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市普滤得净化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市普滤得净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8448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照明筷子
- 下一篇:可同时喝多种饮料的水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