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宽带电力线载波集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020184384.4 | 申请日: | 2010-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656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16 |
发明(设计)人: | 林培春;唐晓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实达资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C19/00 | 分类号: | G08C19/00;H04B3/54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宽带 电力线 载波 集中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宽带电力线载波通讯功能的抄表集中器。
背景技术
远程抄表是智能电网“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最基本的应用,远程抄表是把电能表数据通过电力线传输到数据库服务器,并进行计费和使用量数据分析,也就是说用电收费将无需依靠人工上门、估算等原始落后的方法来实现。但是传统的窄带电力线通讯方式抗干扰能力差、传输速率低、使用场合相对狭隘,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远程抄表系统的推广和应用,也无法满足“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对于用电信息实时性、丰富性、精准性等方面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宽带电力线载波通讯功能的抄表集中器,该抄表集中器抗干扰能力强、传输速率高、适用范围广、使用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宽带电力线载波通讯功能的抄表集中器,包括微处理器、存储单元、宽带电力线载波模块、以太网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处理器分别与存储单元、宽带电力线载波模块及以太网接口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突破了目前窄带电力线载波集中器抗干扰能力差、传输速率低的性能局限,使抄表集中器的性能得到提升,从而可以在更多的恶劣环境中得以应用,并且能够采集到传统窄带载波方式无法及时获取的信息,如分时计费、用电特征、用电习惯、负荷曲线、停电报警、窃电报警、需量预测、漏电记录、远程切断等,用以建立更加准确的数学模型,科学实现节能减排的大目标,提升“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整体性能。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子的结构示意框图。
图3是宽带电力线载波通讯模块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为具有宽带电力线载波通讯功能的抄表集中器,包括微处理器、存储单元、宽带电力线载波模块、以太网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处理器分别与存储单元、宽带电力线载波模块及以太网接口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宽带电力载波模块与小区各楼道的采集器通讯,采集用户用电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再通过以太网接口将用电信息上传到电力公司主站,可确保供电部门采集到实时、精准的用电信息数据。
在本实用新型一较佳的实施例子中,如图2所述的微处理器还连接有用以实现指令输入和信息显示的人机交互设备(键盘、液晶、指示灯等)以及用以实现本地文件传输功能的通讯口(RS232、USB等)以及为设备提供电源的的供电模块。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宽带电力线载波通信采用1~30MHz的载波频率,速率通常在1~200Mbps之间,甚至更高,可实现庞大数据稳定可靠的双方向实时传输,在数据流量和稳定性方面,而窄带电力线窄波采用1~500kHz的载波频率,速率通常在1.5~10Kbps之间,相比之下宽带电力线载波具有窄带电力线窄波不可比拟的优势。如图3所示,电力线载波通讯模块所述的宽带电力线载波模块包括介质访问控制器(MAC)、物理层(PHY)、模拟前端(AFE)、发送器(DRIVER)、接收器(RECEIVER)以及耦合器(COUPLER);所述的介质访问控制器与物理层连接,所述的物理层与模拟前端连接,所述模拟前端分别通过发送器和接受器与耦合器连接。具体的说,介质访问控制器(MAC)为以太网数据链路层的芯片;物理层(PHY)芯片提供以太网的物理层接入通道;模拟前端(AFE)进行模拟信号的处理;发送器(DRIVER)进行模拟信号的驱动和滤波;接收器(RECEIVER)进行模拟信号的输入滤波;耦合器(COUPLER)将载波信号注入电力线或从电力线提取载波信号。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作的改变,所产生的功能作用未超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时,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实达资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实达资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8438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