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铁路线接触网用下腕臂底座有效
| 申请号: | 201020183992.3 | 申请日: | 2010-05-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335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7 |
| 发明(设计)人: | 顾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众诚精密模锻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M1/20 | 分类号: | B60M1/20 |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张先芸 |
| 地址: | 401329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铁路线 接触 网用下腕臂 底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涉及一种铁路线接触网支撑座的附属部件,尤其是铁路线接触网用下腕臂底座。
背景技术
铁路线接触网支撑座的下腕臂底座,作为铁路线接触网的重要部件,在保证列车安全行驶方面具有比较重要的作用。
现有技术中,铁路线接触网用下腕臂底座是采用铸造工艺成型的铸造件,底座体上设置用于安装旋转平双耳的两块相互平行的安装板,两安装板之间为一平面,所述平面与安装板之间通过弧度R为2mm的弧面过渡。随着铁路速度的提高,现在列车时速已经达到250~350h/km,今后可能达到更高,因此铁路线接触网震荡频次也随之加大。目前结构的铁路线接触网用下腕臂底座,已不能满足现有铁路线接触网的需求,主要存在如下两个方面的不足:一、现有铸造工艺制造的下腕臂底座,自身结构、强度等性能相对较差,无法适应现有铁路的要求;二、安装板之间形成平面,且平面与安装板之间通过弧度R为2mm的弧面过渡,因弧度过小,在震荡频次加大的情况下,弧面过渡处易产生应力集中而出现裂痕,甚至发生断裂,导致使用周期短,更换和维修成本高,影响列车的行驶安全。而现有技术中,尚没有模锻的铁路线接触网用下腕臂底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强度高、使用寿命长,同时提高列车行驶安全系数的模锻铁路线接触网用下腕臂底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铁路线接触网用下腕臂底座,底座体上的两安装板之间有凸台,所述凸台的台面为内凹弧形曲面,内凹弧形曲面的轴线与安装板平行。所述下腕臂底座整体为一体化模锻件。
进一步,所述凸台与两块安装板的衔接部位为圆弧过渡。
进一步,所述内凹弧形曲面的半径为R为45~80mm。
进一步,所述圆弧过渡的圆弧半径R为5~15mm。。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铁路线接触网用下腕臂底座具有如下优点:
1、在底座体上、且在两安装板之间有台面为内凹弧形曲面结构的凸台,凸台与安装板的衔接部位为弧度半径R为5~15mm的圆弧过渡。在底座体以及凸台与安装板的衔接部位受力时,通过弧度R45~80mm的曲面和较大的圆弧能将所受的力快速传递到底座体上,避免了弧面过渡处在震荡加剧的情况下出现裂痕,延长了下腕臂底座的寿命,降低了更换和维修成本。
2、在两安装板之间设内凹弧形曲面结构的凸台,采用内凹曲面结构和较大的圆弧过渡方式,更重要的是解决锻造工艺加工两安装板困难的问题,进一步降低了锻造成本。
3、本下腕臂底座结构合理、强度高,高速列车行驶安全系数高,满足了时速为250~350h/km或更快的高速列车线安全行驶的要求。
4、底座体采用模锻件结构,大幅度提高了底座体及底座体上一体形成的安装板的强度、刚度等力学性能,增强了下腕臂底座自身的承载能力,抗震荡性大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下腕臂底座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4是图1沿B-B方向的局部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下腕臂底座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
如图5所示,一种路线接触网支撑座的下腕臂底座,下腕臂底座整体为一体化模锻件。所述模锻件是利用模具使毛坯变形以获得锻件。模锻时,把管材或棒料放置在模锻模腔内,然后连续的施加径向的压力以实现金属的变形。可采用压力模锻的方法,即在模锻设备(锤上模锻、曲柄压力机模锻、平锻机模锻或摩擦压力机模锻等)上利用模具使毛坯成型而获得锻件的锻造方法,该一体化模锻件不但可以节省金属,实现精密锻造,而且需要的设备构造简单,造价低,维修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众诚精密模锻有限公司,未经重庆众诚精密模锻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8399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