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效吸风集成灶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182173.7 | 申请日: | 2010-05-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156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9 |
| 发明(设计)人: | 叶竹勤 | 申请(专利权)人: | 叶竹勤 |
| 主分类号: | F24C15/20 | 分类号: | F24C15/2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高效 集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集成灶,尤其是一种高效吸风集成灶。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集成灶的发展也越来越先进,尤其是其中的除油烟系统,从顶吸式发展到侧吸式、深井侧吸,深井侧吸式的除油烟系统,是在深井的上部设置吸风口,进行环形吸风除油烟,在吸风口的平面上形成风幕,既可以防止油烟扩散,又可将油烟在风幕平面以下彻底吸除,达到很高的除油烟效果,但是这种除油烟系统存在以下弊端。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所述的深井侧吸除油烟系统存在很大的弊端,在炊具高度高出除油烟系统吸风口平面时,这种除油烟系统就无能为力,油烟扩散区要明显高于风幕,没有办法除油烟,一旦油烟越过风幕,此除油烟系统也无法将逃出风幕部分的油烟吸除,适用性不广,而且除油烟效率不高,给使用者带来很大的不便,同时,这种除油烟系统的吸风位置过低,与火源非常接近,容易将火苗吸入除油烟系统,又因除油烟系统在使用后积有油污,所以容易引发火灾,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性广、环保、安全、吸风效率高的高效吸风集成灶。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方案实现的:一种高效吸风集成灶,包括灶具系统和除油烟系统,除油烟系统包括环状吸风口,其特征在于在环状吸风口上设有两个环形本体,两个环形本体相对设置,两个环形本体之间保持一定的空间作为吸风通道,吸风通道的入口朝向油烟扩散区,两个环形本体构成一个强负压聚吸环。
此项设置采用两个环形本体的结构构成一个特殊的吸风通道,由于环形本体相对设置,这样环形本体之间的空间就会形成一个通道,两个环形本体构成一个强负压聚吸环,由于环形本体的形式很多,所以构成的吸风通道的朝向可以是吸风口所在的平面,也可以高于吸风口所在的平面,甚至低于吸风口所在的平面,因此适用性很广,当吸风通道的朝向高于吸风口所在平面的时候会在高于吸风口平面的位置上形成一个比较大的负压区,在使用炊具高度高出除油烟系统吸风口平面时,油烟扩散区要明显高于吸风口,此时由于高于吸风口平面负压区的作用下,能吸除高于吸风口平面的油烟,可以更有效的防止油烟扩散,除油烟的效率很高,由于除油烟的效率提高了,因此更加环保,而且这种除油烟系统的吸风位置是比较高的,远离火源,避免将火苗吸入,安全性能大大提高了。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环形本体设置在吸风口的同一侧。
此项设置将环形本体设置在吸风口的同侧,这是因为,环形本体之间构成的通道更符合空气动力学原理,形成的负压区很稳定、很集中,除油烟的效率更高,当然,环形本体也可以设置在吸风口的不同侧面或其他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环形本体为圆锥带状环,两圆锥带状环的锥度相同,并且带状边缘向同侧倾斜,两圆锥带状环上下设置,构成强负压聚吸环,两环形本体之间的空间为锥型吸风通道。
此项设置环形本体采用的是锥形带状环,而且锥度相同,这样构成的强负压聚吸环的性能更稳定,会形成一个规律的锥形负压区,吸风的区域比较集中,进一步提高除油烟效率,所谓的锥形带状环就是环形本体的外围呈带状,而且外围向环的一侧倾斜形成一定的锥度。在此项设置中,锥形带状环的锥度也可以是不同的,设置倾斜的方向也可以是不一致的。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在吸风通道任意位置设有油烟分离网。
此项设置在吸风通道的任意位置设置油烟分离网,这样的结构可以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除油烟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市实施例的A-A局部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图2可知,本实用新型一种高效吸风集成灶,包括灶具系统和除油烟系统,除油烟系统包括环状吸风口1,在环状吸风口1上设有两个环形本体2,两个环形本体2相对设置,两个环形本体2之间保持一定的空间作为吸风通道3,吸风通道3的入口朝向油烟扩散区,两个环形本体2构成一个强负压聚吸环,所述的环形本体2设置在吸风口1的同一侧,所述的环形本体2为圆锥带状环,两圆锥带状环的锥度相同,并且带状边缘向同侧倾斜,两圆锥带状环上下设置,构成强负压聚吸环,两环形本体2之间的空间为锥型吸风通道3。在吸风通道3任意位置设有油烟分离网4,本实施例中油烟分离网4设置在吸风口1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叶竹勤,未经叶竹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8217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过滤嘴烟支稳定下料装置
- 下一篇:微型蛙式潜水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