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大口径中空管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81868.3 | 申请日: | 2010-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721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15 |
发明(设计)人: | 郑锦邦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锦程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9/00 | 分类号: | F16L9/00;F16L9/2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116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口径 中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给水排水技术领域,涉及管材,尤其是涉及一种大口径中空管。
背景技术
目前常用的管道抗压强度低、防污染性能差、使用寿命短,并且由于体积大,重量重,致使运输、施工、维修都十分不便。为此,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
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大口径管道[申请号:CN02261814.7],它包括大口径管道,还包括在大口径管道内底部水平铺设的载重组件和固定组件,固定组件与固定组件之间是载重组件,固定组件与载重组件侧面相互压靠连接成复合承载平台。还有人发明了一种带充气胶囊的大口径管道[申请号:CN200820086170.6],主要包括管道,管道内设有与管道内壁配合的充气胶囊。所述的充气胶囊直径略小于管道的内径,充气胶囊长度所产生的浮力大于管道的重量。所述的充气胶囊上开有胶囊充气口,胶囊充气口与充气胶囊的内腔相连通,胶囊充气口上还可以设有单向充气阀。
上述方案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管道的结构性能,但是仍然存在着抗压强度不高、原料使用量大、生产成本高、管体较为笨重等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机械强度高,生产成本低,结构轻巧的大口径中空管。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大口径中空管,包括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体的内壁和外壁之间具有若干轴向延伸的通道,所述的通道在圆周方向上均匀分布。由于本实用新型设置了通道,有效地减少了原料使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并且具有消音作用,降低流体在管道内产生的音量。此外,这种结构大幅提高了结构强度,抗压、抗形变性能好。另一方面,这种结构相当于采用了双层结构,当内层或外层遭受破坏时,另一层可以继续工作,大大降低了泄露的可能性。
在上述的大口径中空管中,所述的通道平行设置且相互之间隔离。
在上述的大口径中空管中,所述的管体侧部开有通孔。由于设置了通孔,能够方便地使管体与其他管体或配件连接。例如,可以在通孔上安装连接头、法兰盘等等。
在上述的大口径中空管中,所述的通道的横截面呈矩形、扇面形、弧形中的任意一种。通道的横截面形状根据需要设计。这里的管体可以通过挤塑方式一体成型。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大口径中空管的优点在于:1、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机械强度高,使用寿命长,生产成本低。2、结构轻巧,易于搬运、施工和维修。3、能够有效避免管体泄露,且具有消音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管体1、内壁11、外壁12、通道13、通孔14。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2所示,本大口径中空管包括管体1,管体1的内 壁11和外壁12之间具有若干轴向延伸的通道13。通道13在圆周方向上均匀分布。管体1侧部开有通孔14。这里的管体1可以通过挤塑方式一体成型。由于本实用新型设置了通道13,有效地减少了原料使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并且具有消音作用,降低流体在管道内产生的音量。此外,这种结构大幅提高了结构强度,抗压、抗形变性能好。另一方面,这种结构相当于采用了双层结构,当内层或外层遭受破坏时,另一层可以继续工作,大大降低了泄露的可能性。
各个通道13平行设置且相互之间隔离。通道13的横截面呈矩形、扇面形、弧形中的任意一种。本实施例中,通道13的横截面呈矩形。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管体1、内壁11、外壁12、通道13、通孔14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锦程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杭州锦程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8186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