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带熔断器型插拔式互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020180427.1 | 申请日: | 2010-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555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24 |
发明(设计)人: | 孙志英;马广续;刘永刚;郭志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固缘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38/24 | 分类号: | H01F38/24;H01F27/4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31219 | 代理人: | 余明伟 |
地址: | 201108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熔断器 型插拔式 互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插拔式互感器,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带熔断器型插拔式互感器。
背景技术
为了大幅度地节省土地面积,紧凑型变电站、模块化变电站无疑是未来电力设备主要的发展方向,插拔式互感器便是模块化变电站的重要设备之一。当电压较低时(10kV及以下),由于所要求的绝缘爬距短,互感器加装熔断器,可在较小的体积内实现。当电压等级比较高时(如35kV),由于所要求的绝缘爬距比较大,若没有其他措施,加装熔断器后,互感器的体积非常大,甚至超过了非插拔式互感器。所以,解决熔断器的插入方式,意义重大。
此外,由于我国配电网为非有效接地系统,存在着铁磁谐振问题。解决系统谐振的有效方式为加装一次消谐器,这就需要互感器的高压绕组末端能够达到不小于系统线电压的耐压水平。目前的插拔式互感器均无此设计,如专利号为CN88107737.2,专利名称为高压电压互感器的专利,公开了以下内容:一种高压电压互感器,特别是一种端头结构的组合式高压电流和电压互感器,它有一个处于高电压的芯子,一个具有带槽金属屏蔽的高压线圈同轴地包围该芯子,该互感器还有一个也是同轴地包围该高压线圈的低压线圈以及一个包围该高压和低压线圈的处于地电位的同轴屏蔽电极,其特征是:金属屏蔽(20)借助引出导线(21)与高压线圈(16)的接线柱(X)相连接;在距离该金属屏蔽(20)不超过5毫米的微小间隔(A)内与该金属屏蔽(20)绝缘地设置一个同心地包围该金属屏蔽的漏电电极(22);该漏电电极(22)通过一根或多根连接导线(27)以电感最小的方式与屏蔽电极(18)导电地相连接;低压线圈(17)具有一个附加有槽的金属屏蔽(25),该金属屏蔽也是以电感最小的方式与该屏蔽电极(18)导电地相连接。可以看到,上述电压互感器在耐压水平方便有所欠缺。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具有较短的绝缘距离及能够耐受高电压的末端出线方式的带熔断器型插拔式电压互感器,已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所要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新型带熔断器型插拔式互感器,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解决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带熔断器型插拔式互感器,包括压接器及高压绕组出线末端,所述压接器包括:连接外部器件的第一应力锥;连接内部熔断器的第二应力锥;其中,所述第一应力锥及所述第二应力锥通过介质浇注在一起,且所述介质未与所述第一应力锥及所述第二应力锥接触的表面包裹一层绝缘层;所述高压绕组出线末端包括:连接设置在所述带熔断器型插拔式互感器内的接插口的第三应力锥;与所述第三应力锥相连接的高压硅胶线;包裹住所述第三应力锥及所述高压硅胶线的连接处的绝缘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介质与第一应力锥的接触面积大于所述介质与所述第二应力锥的接触面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介质为环氧树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绝缘层为硅橡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绝缘体为硅橡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具有较短的绝缘距离及能够耐受高电压的末端出线方式。
附图说明
图1为压接器及高压绕组出线末端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带熔断器型插拔式互感器上的位置说明图。
图2为压接器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高压绕组出线末端的界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
请参阅图1,一种新型带熔断器型插拔式互感器,包括压接器及高压绕组出线末端,其中,图中A所示的阴影部分为压接器所在的位置,B所示的阴影部分为高压绕组出线末端所在的位置。
请参阅图2,所述压接器包括:
连接外部器件的第一应力锥1;
连接内部熔断器的第二应力锥4;
其中,所述第一应力锥1及所述第二应力锥4通过介质3浇注在一起,且所述介质3表面包裹一层绝缘层2;
所述高压绕组出线末端包括:
连接设置在所述带熔断器型插拔式互感器内的接插口的第三应力锥7;
与所述第三应力锥7相连接的高压硅胶线5;
包裹住所述第三应力锥7及所述高压硅胶线5的连接处的绝缘体6。
进一步的,所述介质3与第一应力锥1的接触面积大于所述介质3与所述第二应力锥4的接触面积。
进一步的,所述介质3呈去顶的椎体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固缘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固缘电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8042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绕制立绕线圈的支撑条
- 下一篇:新三相平衡变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