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于对外连线的蓄电池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78668.2 | 申请日: | 2010-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082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2 |
发明(设计)人: | 韩二莎;朱彦丽;崔淑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风帆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28 | 分类号: | H01M2/28;H01M10/14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8 | 代理人: | 李羡民;高锡明 |
地址: | 071057***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于 对外 连线 蓄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的铅酸蓄电池,属蓄电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端电压大于2V的铅酸蓄电池都是由壳体和并列布置于壳体内部的多个单格电池构成的,每个单格电池的电压为2V,多个单格电池串联连接。在每个单格电池内部,设置有间隔叠放的正极板和负极板,正、负极板间有隔板隔开,所有正极板焊接在一起构成正极群,所有负极板焊接在一起构成负极群,单格电池串联连接时,位于两端的极群分别焊接正、负接线端子,中间极群通过偏心中间极柱与其它极群连接。在现有的蓄电池中,相邻两个单格电池的正、负极群布置方向相反,即单格电池的正极群上的偏心中间极柱与相邻单格电池的负极群上的偏心中间极柱相对应。按照这种极群布置方法生产的蓄电池,其正、负接线端子位置是固定的:当单格电池数为偶数时,正、负接线端子位于蓄电池的同侧(参看图1);而当单格电池数为奇数时,正、负接线端子位于蓄电池的异侧(参看图2),这样就使得蓄电池的接线端子布置形式过于单一,导致一些应用场合接线不方便,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与现有蓄电池的接线端子布置形式不同、便于对外连线的蓄电池。
本实用新型所称问题是以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便于对外连线的蓄电池,由壳体和并列布置于壳体内部的多个单格电池构成,所述多个单格电池串联连接,正、负接线端子位于蓄电池壳体同侧;所述串联的单格电池中,只有一对相邻单格电池的正、负极群布置方向相同,其余各相邻的单格电池的正、负极群布置方向相反。
上述便于对外连线的蓄电池,相邻两单格电池的互连极群的偏心中间极柱通过穿壁焊点连接,正、负极群布置方向相同的一对相邻单格电池的偏心中间极柱之间的穿壁焊点位于两单格电池间壁的垂直对称轴上。
本实用新型对现有蓄电池的极群布置方法做了改动,其接线端子布置方式与传统同类蓄电池相反,丰富了蓄电池的接线端子布置形式,使各种端电压的蓄电池的正、负接线端子既可以在同一侧,也可以在异侧,保证用户在各种不同的应用场合都能选择到合适的蓄电池,不仅方便了电瓶线的连接,同时还使布线更加合理,提高了电气设备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图1是传统12V蓄电池的俯视图;
图2是传统6V蓄电池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6V)蓄电池电极连线图;
图中各标号为:1、负中间极群,2、正中间极群,3、偏心中间极柱,4、穿壁焊点,5、正接线端子,6、负接线端子,7、壳体,8、间壁。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3,以6V蓄电池为例,它具有三个(3及3以上的奇数)单格电池,右侧单格与中间单格电池正、负极群布置方向相反,左侧单格与中间单格电池正、负极群布置方向相同,右侧单格电池的负中间极群1与中间单格电池的正中间极群2通过穿壁焊点4连接,将中间单格电池的负中间极群1的偏心中间极柱翻转180°,同时左侧单格电池的正中间极群2的偏心中间极柱也翻转180°,使两偏心中间极柱3之间的穿壁焊点位于两单格电池间壁8的垂直对称轴上,也就是说其位置和蓄电池槽宽度方向中心重合。该蓄电池的正接线端子5与负接线端子6位于蓄电池的同侧,与图2所示传统6V蓄电池正、负接线端子的布置形式不同。
同理,按本实用新型的布置方式,12V蓄电池的正、负接线端子不在同一侧,与传统12V蓄电池的正、负接线端子布置方向相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风帆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风帆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7866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