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纳米银杀菌钱包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77307.6 | 申请日: | 2010-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407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24 |
发明(设计)人: | 赵华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华章 |
主分类号: | A45C1/06 | 分类号: | A45C1/06 |
代理公司: | 锦州辽西专利事务所 21225 | 代理人: | 李辉 |
地址: | 121000 辽宁省锦***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纳米 杀菌 钱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功能钱包,尤其涉及一种可杀灭钱币上细菌的纳米银杀菌钱包。
背景技术
钱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接触的最密切物品之一。据卫生部门检测表明,每张百元钞票上带有病原微生物26000-69000多个,最多者可达30万个;即使一枚一元硬币上的病原微生物也有3-4万个。每点钞票三张其手指带菌数大约在600-2300个;点钞机点钞3000张,可击落灰尘0.2-1.2克,而每克灰尘含菌总数可达5300亿个。钞票上的病原微生物也是五花八门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流感病毒、痢疾杆菌等。
当前,钱币消毒灭菌主要采用紫外线杀菌、臭氧消毒或喷洒药剂的方法,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着效果欠佳、作用时间短、耗时长、可操作性差等弊端,更无法解决钱币在流通中产生细菌传播的隐患。
随着纳米科技的发展,出现了一种新型的杀菌材料——纳米银离子,其杀菌作用已为科学界所认同。科学家们发现,只用极少量的纳米银颗粒即可产生强力的杀菌作用,可杀死650多种有害菌,且其杀菌性更是永久有效,不具毒性和副作用。奇特的无机质的银离子杀菌后并不会因而损失,当细菌被杀死后,银离子又会从细菌中游离释放,再度消灭细菌。由于纳米银离子抗菌的优越性,此技术已迅速应用于化工、纺织、医疗、保健等领域。
关于将杀菌技术应用于钱包方面,CN2930388Y中公开了《一种杀菌钱包》,该钱包使用了含有的纳米金属或纳米金属氧化物的胶质喷涂的后处理方法。其缺点是生产流程复杂、成本高、产品的杀菌功效会随着洗涤、磨损、震动等物理化学因素减弱或消失,而不利于推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杀灭钱币上的细菌,避免钱币在流通和储藏的过程中造成细菌传播,并且功效持久,结构简单,成本低的纳米银杀菌钱包。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它包括钱包基体,在钱包基体上设有装钱夹层和装卡夹层,其特殊之处是:装钱夹层和装卡夹层的内衬为纳米银杀菌布,在装钱夹层和装卡夹层的隔层内设有轻质支撑板。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成本低,选择医用敷料级的纳米银杀菌布作为内衬,保障了杀菌作用的高效性与持久性。当钱币接触纳米银杀菌布内衬时,纳米银颗粒迅速作用于钱币上的细菌,银离子首先吸附于细菌细胞壁表面,破坏其部分生理功能,抑制酶活性,从而导致细菌的死亡;同时,纳米银杀菌布绿色、环保,无任何毒副作用。通过设在储钱腔的间隔层中的轻质支撑板,使纳米银杀菌布平铺,从而提高杀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有一个钱包基体1,在钱包基体1上设有装钱夹层2和装卡夹层3,装钱夹层2和装卡夹层3的内衬为纳米银杀菌布4,在装钱夹层2和装卡夹层3的隔层内设有轻质支撑板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华章,未经赵华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7730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